學期作業的部分,我需要每個人的心得,請大家盡快將心得寄給我,我再一併彙整;
另外,這裡我只有東翰、詠晴、Jessy的書面資料,能麻煩其他三個人再將書面資料整理好寄到我的政大信箱嗎?謝謝囉!!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投影片出爐囉!!!!
大家好:
我是健銘,製作許久的投影片 終於出來啦,為方便大家使用(點兩下即可),我將投影片 存成投影檔,請大家務必要裝Office 2007才能看出動畫效果,目前還缺一位同學的照片和兩個Q&A,再請兩位同學盡快傳給我,我加上去後再傳給大家。目前給大家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幫多看看投影片 有沒有問題,像:錯字、少了資料、換頁動畫有誤...等,麻煩大家有空看過一遍,當休閒也好囉。重點是「並且請務必仔細檢查自己負責的部分有無缺漏或需修改!!」,因為現在改為決定每個人報告自己蒐集的資料了: ) 所以若發現缺漏或有任何建議,請email給我並說明該頁「標題」與「如何修改」,大概就是這樣,麻煩大家了,祝大家期中考順利!!!!
ps.Q&A請大膽按下按鈕 並稍等一下(因為檔案較大)跑比較慢,投影片已寄至學校各位信箱
健銘
我是健銘,製作許久的
ps.Q&A請大膽按下按鈕 並稍等一下(因為檔案較大)跑比較慢,投影片已寄至學校各位信箱
健銘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俄導論期中報告] 投影片快出爐了!!!!!
大家好:
相信大家這禮拜應該都忙著考期中考,但是還是麻煩大家盡快在「明天晚上前」 將你們的照片寄給我 (小挑除外) : ) 因為按照計畫這禮拜上課我就會向大家呈現投影片初稿了!!! (目前已有74頁== 我知道很多||| 修剪的部分下次上課再討論 ),所以目前投影片大致已接近完成 但還差以下幾項還請大家補齊 :
1.除小挑之外大家的照片!!!
2.目前我收到的Q &A 有 建築 文化 美食 另兩位同學若是交了請寄信給我(抱歉資料真的太多)
3.未附參考資料的同學請務必寄一份給我
再次麻煩大家了,感謝大家
健銘
相信大家這禮拜應該都忙著考期中考,但是還是麻煩大家盡快在「明天晚上前」 將你們的照片寄給我 (小挑除外) : ) 因為按照計畫這禮拜上課我就會向大家呈現投影片初稿了!!! (目前已有74頁== 我知道很多||| 修剪的部分下次上課再討論 ),所以目前投影片大致已接近完成 但還差以下幾項還請大家補齊 :
1.除小挑之外大家的照片!!!
2.目前我收到的Q &A 有 建築 文化 美食 另兩位同學若是交了請寄信給我(抱歉資料真的太多)
3.未附參考資料的同學請務必寄一份給我
再次麻煩大家了,感謝大家
健銘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 ─文化─PPT
P2
《莫斯科文化特色》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城,居民平均教育水準都在大學以上,人文素養高居全世界屬一屬二的地位。
◎莫斯科現有72個劇院、109個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個博物館、142個展覽館、4291座圖書館。
P3
一、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
•(1) 克林姆林宮與紅場
克林姆林宮,於14至17世紀時,由數位傑出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家共同修建,為13世紀以來,俄羅斯所有重要歷史與政治事件發生的場所,亦曾為沙皇的宮邸以及重要的宗教中心。
P4 (圖)
P5
•(2) 新少女修道院
(又名新聖母修道院或聖母修道院)
建於16、17世紀,建築特色為「莫斯科巴洛克式」,是融入城市防禦體系的一連串修道院中的一座。
此修道院與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歷史有直接關連。修道院專屬於沙皇及皇室成員的女性,精緻的內部陳設和繪圖與藝術品收藏代表俄羅斯建築的最高成就。
P6(圖)
P7
•(3) 基督升天教堂
位於科洛緬斯科耶的基督升天教堂建於1532年,座落在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緬斯科耶皇家別館中,當初主要是爲了慶祝皇太子的誕生所興建。這是最早以磚塊及石頭為底基,上方加蓋木造屋頂的傳統教堂建築之一,對後來俄國教會的建築風格有極大影響。
P8(圖)
P9
二、莫斯科地鐵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客運量最多的地鐵。放眼各國捷運地鐵系統的公共藝術設計,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無疑是首屈一指的。
◎莫斯科地鐵的公共藝術包含大理石、壁畫、浮雕、彩繪玻璃、彩石馬賽克等各類材質,以及利用雕塑、不同造型的燈具產生的光環境,將俄羅斯的戰爭歷史、社會主義、多元族群等樣貌,鮮活表現在站內的天花板、樑柱與牆面,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文化環境。
◎有人稱莫斯科的地鐵為「地下宮殿」。
P10
•基輔站
P11
•革命廣場站
P12
•新鎮站
P13
•游擊隊站
P14
三、芭蕾舞
◎芭蕾舞藝術已經是俄羅斯文化藝術的象徵,而堪稱俄國第一的「波修瓦芭蕾舞團」,就位於莫斯科。
◎波修瓦芭蕾舞團,附屬於波修瓦劇院,是蘇聯三大芭蕾舞團之首。創團至今兩百多年歷史,除了深具反映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力量之外,更能掌握視覺藝術的魅力,培育出來的芭蕾巨星均舞技超群,間接奠定舞團了崇高的地位。
P15(圖)
P16
四、馬戲團
◎俄羅斯境內馬戲團表演場地共有70多個,而在全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的俄羅斯馬戲團則將近50多團。
◎莫斯科馬戲團廣受觀眾的喜愛和推崇,在莫斯科有兩個著名的馬戲團表演場,一個位在麻雀山上,另一個則是歷史悠久、坐落在紅場附近的市區 旗艦表演場,開幕至 今已經超過100年。
P17
《聖彼得堡文化特色》
◎聖彼得堡人頗引以自豪的是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裡擁有100多座博物館,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冬宮」。這裡還有150多家劇院,三大著名歌劇院也絲亳不讓莫斯科專美於前。
◎聖彼得堡這座城市規劃和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化的,因而自封為「文化都市」,對外則有「博物館都市」、「宮殿城市」的美稱,而優美的水都地形,也贏得了「北方威尼斯」的封號。
P18
一、聖彼得堡的建築
◎聖彼得堡的建築有威尼斯水城的風采,也有巴黎的格局,還有義大利建筑的風範,當然更有俄羅斯文化的經典呈現,被稱為「歐洲建築的博物館」。每一棟建築都是一件藝術品,均獨一無二、風味獨具。
◎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了一、兩百年前的格局,今天的人們依然享受著與百年前的聖彼得堡人相同的生存環境。
P19
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其前身是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是座具有古典帝國建築風格的古跡。
◎博物館館藏展示俄羅斯藝術最新和最精華的部分,囊括了從 十世紀到現今的俄 羅斯美術史,也反映了俄羅斯藝術的 各種形態和流派。
P20
三、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冬宮是洛可可風建築,也是隱士廬博物館的所在。冬宮的所有建築物加起來,大小相當於一個小鎮。
◎冬宮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藝術藏品之多,每一件看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可以全部瀏覽
◎收藏囊括古埃及、古希臘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從中東到東亞,從非洲到西歐不同民族的文物和藝術都有展示,甚至中國四川的漢畫像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明清的文人畫家文征明等人的作品也在其中。
P21(圖)
P22
四、馬林斯基劇院與其芭蕾舞團
◎馬林斯基劇院,從1920年至1935年舊稱國家歌劇和芭蕾舞藝術院,從1935年至1992年舊稱基洛夫劇院,是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即基洛夫芭蕾舞團)的歷史和藝術傳統,是蘇聯古典芭蕾史的重要里程碑。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不像波修瓦芭蕾舞團那般講究商業包裝,但卻培育了不少世界舞壇上的頂尖巨星,與波修瓦的影響力不相上下。
P23(圖)
P24
《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
◎蘇聯解體後,藝術團體雖然不用再為政治服務,但由於短時間內引入了市場經濟,不能迎合大眾口味的藝術往往得不到支持,很多藝術團體只得減少演出,甚至關門大吉。
◎許多表演場地轉趨商業化,例如﹕古典演奏廳改開搖滾音樂演唱會﹔傳統劇院上演仿百老匯音樂劇﹔播放得獎電影的藝術中心改播肥皂劇。
◎俄羅斯文化界雖然爭取到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如何妥善運用,俄羅斯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P25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歐建平(2008),向舞者致敬:全球頂尖舞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信實文化行銷。
《網路資源》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莫斯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2].
•(2) Sandy Ho(2006),俄羅斯旅遊計畫,《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http://tw.myblog.yahoo.com/jw!frHf_dqGAxabrG54yafeWg--/article?mid=1007].
•(3) 汪宜儒(2009),文建會公共藝術官方網站,《處處藝術美不勝收 莫斯科地鐵成「地下宮殿」》:[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966].
•(4) 金寧,康琰(2008),中國文明網,《美妙絕倫的地下藝術宮殿》:[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tszs_/2008-07/12/content_13796441.htm].
•(5) 作者不詳,五福旅遊網,《俄羅斯人文藝術之旅》:[http://www.lifetour.com.tw/dir/europe/russia/RUS_015_8D.asp].
•(6)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聖彼得堡》:[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4].
•(7) 彭莉香(2004),大紀元新聞網,《拜訪北方美麗之城俄羅斯聖彼得堡》:[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39.htm].
•(8) 川 文((2005),人民網,《藝術之城聖彼得堡》:[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836/15805/1398073.html].
•(9)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城市面貌》:[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2_00_02.htm].
•(10)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博物館巡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5_00_01.htm].
•(11)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豪華皇宮-冬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4_02_01.htm].
•(12) 作者不詳(2001),大紀元文化網,《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8/c4353.htm].
•
《圖片來源》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8/Moskau_Uni.jpg/200px-Moskau_Uni.jpg].
•圖2 聖瓦西里教堂[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54/1401623283_e202e45fe4.jpg].
•圖3 新少女修道院[http://thm-a01.yimg.com/nimage/e2d9ff59788d10b4].
•圖4 基督升天教堂[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28_46256_846256.jpg].
•圖5 基輔站[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36/3742357984_db4ab45212.jpg].
•圖6 革命廣場站[http://www.1688.com.au/site1/upload/news/world/images/2009/08/16/A6F449F1AC841FC36297B7F088B3623E.jpg].
•圖7 新鎮站[http://image.mml.com.tw/files/265/s09.jpg].
•圖8 游擊隊站[http://web.thu.edu.tw/s935819/010.JPG].
•圖9 俄羅斯芭蕾舞[http://www.zhpw.com.cn/UpFiles/2009-12/20091228171250534.jpg].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http://thm-a02.yimg.com/nimage/faa4d79c2944a526].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5_00_01a.jpg].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a.jpg].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c.jpg].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
P26
Q&A─文化部分
下列四個藝文空間,何者位於莫斯科?
(A)馬林斯基劇院
(B)冬宮 (隱士廬博物館)
(C)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D)波修瓦劇院
《莫斯科文化特色》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城,居民平均教育水準都在大學以上,人文素養高居全世界屬一屬二的地位。
◎莫斯科現有72個劇院、109個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個博物館、142個展覽館、4291座圖書館。
P3
一、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
•(1) 克林姆林宮與紅場
克林姆林宮,於14至17世紀時,由數位傑出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家共同修建,為13世紀以來,俄羅斯所有重要歷史與政治事件發生的場所,亦曾為沙皇的宮邸以及重要的宗教中心。
P4 (圖)
P5
•(2) 新少女修道院
(又名新聖母修道院或聖母修道院)
建於16、17世紀,建築特色為「莫斯科巴洛克式」,是融入城市防禦體系的一連串修道院中的一座。
此修道院與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歷史有直接關連。修道院專屬於沙皇及皇室成員的女性,精緻的內部陳設和繪圖與藝術品收藏代表俄羅斯建築的最高成就。
P6(圖)
P7
•(3) 基督升天教堂
位於科洛緬斯科耶的基督升天教堂建於1532年,座落在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緬斯科耶皇家別館中,當初主要是爲了慶祝皇太子的誕生所興建。這是最早以磚塊及石頭為底基,上方加蓋木造屋頂的傳統教堂建築之一,對後來俄國教會的建築風格有極大影響。
P8(圖)
P9
二、莫斯科地鐵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客運量最多的地鐵。放眼各國捷運地鐵系統的公共藝術設計,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無疑是首屈一指的。
◎莫斯科地鐵的公共藝術包含大理石、壁畫、浮雕、彩繪玻璃、彩石馬賽克等各類材質,以及利用雕塑、不同造型的燈具產生的光環境,將俄羅斯的戰爭歷史、社會主義、多元族群等樣貌,鮮活表現在站內的天花板、樑柱與牆面,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文化環境。
◎有人稱莫斯科的地鐵為「地下宮殿」。
P10
•基輔站
P11
•革命廣場站
P12
•新鎮站
P13
•游擊隊站
P14
三、芭蕾舞
◎芭蕾舞藝術已經是俄羅斯文化藝術的象徵,而堪稱俄國第一的「波修瓦芭蕾舞團」,就位於莫斯科。
◎波修瓦芭蕾舞團,附屬於波修瓦劇院,是蘇聯三大芭蕾舞團之首。創團至今兩百多年歷史,除了深具反映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力量之外,更能掌握視覺藝術的魅力,培育出來的芭蕾巨星均舞技超群,間接奠定舞團了崇高的地位。
P15(圖)
P16
四、馬戲團
◎俄羅斯境內馬戲團表演場地共有70多個,而在全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的俄羅斯馬戲團則將近50多團。
◎莫斯科馬戲團廣受觀眾的喜愛和推崇,在莫斯科有兩個著名的馬戲團表演場,一個位在麻雀山上,另一個則是歷史悠久、坐落在紅場附近的市區 旗艦表演場,開幕至 今已經超過100年。
P17
《聖彼得堡文化特色》
◎聖彼得堡人頗引以自豪的是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裡擁有100多座博物館,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冬宮」。這裡還有150多家劇院,三大著名歌劇院也絲亳不讓莫斯科專美於前。
◎聖彼得堡這座城市規劃和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化的,因而自封為「文化都市」,對外則有「博物館都市」、「宮殿城市」的美稱,而優美的水都地形,也贏得了「北方威尼斯」的封號。
P18
一、聖彼得堡的建築
◎聖彼得堡的建築有威尼斯水城的風采,也有巴黎的格局,還有義大利建筑的風範,當然更有俄羅斯文化的經典呈現,被稱為「歐洲建築的博物館」。每一棟建築都是一件藝術品,均獨一無二、風味獨具。
◎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了一、兩百年前的格局,今天的人們依然享受著與百年前的聖彼得堡人相同的生存環境。
P19
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其前身是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是座具有古典帝國建築風格的古跡。
◎博物館館藏展示俄羅斯藝術最新和最精華的部分,囊括了從 十世紀到現今的俄 羅斯美術史,也反映了俄羅斯藝術的 各種形態和流派。
P20
三、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冬宮是洛可可風建築,也是隱士廬博物館的所在。冬宮的所有建築物加起來,大小相當於一個小鎮。
◎冬宮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藝術藏品之多,每一件看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可以全部瀏覽
◎收藏囊括古埃及、古希臘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從中東到東亞,從非洲到西歐不同民族的文物和藝術都有展示,甚至中國四川的漢畫像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明清的文人畫家文征明等人的作品也在其中。
P21(圖)
P22
四、馬林斯基劇院與其芭蕾舞團
◎馬林斯基劇院,從1920年至1935年舊稱國家歌劇和芭蕾舞藝術院,從1935年至1992年舊稱基洛夫劇院,是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即基洛夫芭蕾舞團)的歷史和藝術傳統,是蘇聯古典芭蕾史的重要里程碑。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不像波修瓦芭蕾舞團那般講究商業包裝,但卻培育了不少世界舞壇上的頂尖巨星,與波修瓦的影響力不相上下。
P23(圖)
P24
《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
◎蘇聯解體後,藝術團體雖然不用再為政治服務,但由於短時間內引入了市場經濟,不能迎合大眾口味的藝術往往得不到支持,很多藝術團體只得減少演出,甚至關門大吉。
◎許多表演場地轉趨商業化,例如﹕古典演奏廳改開搖滾音樂演唱會﹔傳統劇院上演仿百老匯音樂劇﹔播放得獎電影的藝術中心改播肥皂劇。
◎俄羅斯文化界雖然爭取到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如何妥善運用,俄羅斯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P25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歐建平(2008),向舞者致敬:全球頂尖舞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信實文化行銷。
《網路資源》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莫斯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2].
•(2) Sandy Ho(2006),俄羅斯旅遊計畫,《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http://tw.myblog.yahoo.com/jw!frHf_dqGAxabrG54yafeWg--/article?mid=1007].
•(3) 汪宜儒(2009),文建會公共藝術官方網站,《處處藝術美不勝收 莫斯科地鐵成「地下宮殿」》:[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966].
•(4) 金寧,康琰(2008),中國文明網,《美妙絕倫的地下藝術宮殿》:[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tszs_/2008-07/12/content_13796441.htm].
•(5) 作者不詳,五福旅遊網,《俄羅斯人文藝術之旅》:[http://www.lifetour.com.tw/dir/europe/russia/RUS_015_8D.asp].
•(6)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聖彼得堡》:[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4].
•(7) 彭莉香(2004),大紀元新聞網,《拜訪北方美麗之城俄羅斯聖彼得堡》:[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39.htm].
•(8) 川 文((2005),人民網,《藝術之城聖彼得堡》:[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836/15805/1398073.html].
•(9)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城市面貌》:[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2_00_02.htm].
•(10)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博物館巡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5_00_01.htm].
•(11)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豪華皇宮-冬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4_02_01.htm].
•(12) 作者不詳(2001),大紀元文化網,《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8/c4353.htm].
•
《圖片來源》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8/Moskau_Uni.jpg/200px-Moskau_Uni.jpg].
•圖2 聖瓦西里教堂[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54/1401623283_e202e45fe4.jpg].
•圖3 新少女修道院[http://thm-a01.yimg.com/nimage/e2d9ff59788d10b4].
•圖4 基督升天教堂[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28_46256_846256.jpg].
•圖5 基輔站[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36/3742357984_db4ab45212.jpg].
•圖6 革命廣場站[http://www.1688.com.au/site1/upload/news/world/images/2009/08/16/A6F449F1AC841FC36297B7F088B3623E.jpg].
•圖7 新鎮站[http://image.mml.com.tw/files/265/s09.jpg].
•圖8 游擊隊站[http://web.thu.edu.tw/s935819/010.JPG].
•圖9 俄羅斯芭蕾舞[http://www.zhpw.com.cn/UpFiles/2009-12/20091228171250534.jpg].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http://thm-a02.yimg.com/nimage/faa4d79c2944a526].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5_00_01a.jpg].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a.jpg].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c.jpg].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
P26
Q&A─文化部分
下列四個藝文空間,何者位於莫斯科?
(A)馬林斯基劇院
(B)冬宮 (隱士廬博物館)
(C)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D)波修瓦劇院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文化─QA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文化
《Q&A》
→下列四個藝文空間,何者位於莫斯科?
(A)馬林斯基劇院
(B)冬宮 (隱士廬博物館)
(C)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D)波修瓦劇院
ANS:(D)波修瓦劇院
《Q&A》
→下列四個藝文空間,何者位於莫斯科?
(A)馬林斯基劇院
(B)冬宮 (隱士廬博物館)
(C)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D)波修瓦劇院
ANS:(D)波修瓦劇院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文化
壹、 莫斯科文化特色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城,居民平均教育水準都在大學以上,人文素養高居全世界屬一屬二的地位。莫斯科現有72個劇院、109個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個博物館、142個展覽館、4291座圖書館。
位於莫斯科的列寧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3570萬冊。而俄羅斯的三大藝術瑰寶─古典芭蕾、歌劇和馬戲團,最佳的表演團體都集中在莫斯科。芭蕾舞方面,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y)為第一流的表演團體,其次為克里姆林芭蕾舞團和莫斯科古典芭舞團。著名的莫斯科歌劇院水準極高,佈景與服裝都相當考究美觀。莫斯科亦每年舉辦音樂季,表演活動中以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賽(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etition) 最負盛名,而柴可夫斯基音樂學校(Tchaikovsky Conservatory) 、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莫斯科藝術劇院、國家中央木偶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等等,亦享譽國際。美術館中則以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器館(克里姆林宮內)、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
1. 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1) 克林姆林宮與紅場Kremlin and Red Square, Moscow 克林姆林宮,於14至17世紀時,由數位傑出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家共同修建,為13世紀以來,俄羅斯所有重要歷史與政治事件發生的場所,亦曾為沙皇的宮邸以及重要的宗教中心。而座落在紅場牆下的聖瓦西里教堂(St. Basil's Basilica),為俄羅斯最美麗的東正教會紀念遺址之一。
圖2 聖瓦西里教堂
(2) 新少女修道院(新聖母修道院或聖母修道院)Novodevichy Monastyr / Novodevichy Convent, Moscow 位於莫斯科的西南方,以所謂的莫斯科巴洛克式建築特色建於16、17世紀,它是融入城市防禦體系的一連串修道院中的一座。此修道院與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歷史有直接關連,且鄰近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Kremlin)。修道院專屬於沙皇及皇室成員的女性,精緻的內部陳設和繪圖與藝術品收藏代表俄羅斯建築的最高成就。
圖3 新少女修道院
(3) 基督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cension, Kolomenskoy
位於科洛緬斯科耶的基督升天教堂建於1532年,座落在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緬斯科耶皇家別館中,當初主要是爲了慶祝皇太子的誕生所興建。這是最早以磚塊及石頭為底基,上方加蓋木造屋頂的傳統教堂建築之一,對後來俄國教會的建築風格有極大影響。
圖 4 基督升天教堂
2. 莫斯科地鐵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客運量最多的地鐵。莫斯科人認為地鐵的建造不僅應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同時也應為市民營造一個具有文化藝術氣息的休閒場所。放眼各國捷運地鐵系統的公共藝術設計,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其古老又具歷史感的藝術相當成功的美化了冰冷地鐵。 始建於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地鐵,站站有設計,處處是故事。莫斯科地鐵文化藝術氛圍的營造主要採用不同題材的室內裝飾主題,在國家政府的傾力支持下,這些地鐵公共藝術包含大理石、壁畫、浮雕、彩花玻璃、彩石馬賽克等各類材質,以及利用雕塑、不同造型的燈具產生的光環境,將俄羅斯的戰爭歷史、社會主義、多元族群等樣貌,鮮活表現在站內的天花板、樑柱與牆面,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文化環境。。 這些地底車站的華麗,幾乎不輸地面上的克里姆林宮、紅場等有名的觀光勝地,有人就稱莫斯科的地鐵為「地下宮殿」。
圖5 基輔站
→以莫斯科市中心的「基輔站」為例,天花板懸著富麗堂皇的燈飾,牆上飾有繁複雕花,月台邊的各座環形拱門上,可見馬賽克拼貼的彩色壁畫,每一幅都描繪著烏克蘭民族的歷史。
圖6 革命廣場站→「革命廣場站」則有七十二座持槍或舉棍的人形銅像,乘客宛如置身二次大戰戰場,與出站後的觀光景點「革命廣場」相呼應。
圖7 新鎮站
→而「新鎮站」的彩色玻璃拼貼壁畫,表現的是拉脫維亞特產的彩色玻璃特色。
圖8 游擊隊站
3. 芭蕾舞
芭蕾舞藝術已經是俄羅斯文化藝術的象徵,而堪稱俄國第一的「波修瓦芭蕾舞團」,就位於莫斯科。
波修瓦芭蕾舞團,附屬於波修瓦劇院,全名是「波修瓦劇院芭蕾舞團」,是蘇聯三大芭蕾舞團之首(其它兩個舞團是:The Kirov Ballet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以及The Moscow Classical Ballet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團)。團名「Bolshoi」的俄文原意是「偉大、壯觀」的意思,當人們蒞臨莫斯科的彼特維斯基大街時,看到波修瓦劇院宏偉的建築,以及透過龐大芭蕾舞群精湛的演出,反映在舞台上華麗恢弘的氣象,恐怕真會被那股沛然的氣勢,震撼得無法言喻。 波修瓦創團至今兩百多年歷史,開始是由一位義大利籍的舞蹈教師飛利浦•貝卡利(Eilippo Beccari),訓練一批莫斯科孤兒院的孩童跳舞,學成後他們在莫斯科首度登台,成為波修瓦芭蕾的起源。波修瓦全團約280名舞者,各隸屬於不同階級,從基層擔任群舞者開始,拾級而上到擔任首席舞者、獨舞者,以致芭蕾舞劇中的男、女主角。舞者們在蘇聯社會的地位,一向被視為菁英份子,在共產政治解體前,享有極優渥的薪資待遇。舞團自從1927年第一齣真正的芭蕾舞劇「紅罌粟」搬上舞台後,才為古典蘇聯芭蕾揭示出一條開拓性的道路。經過近百年的擴充與吸收各地的芭蕾菁英,並歷經八○、九○年代藝術總監暨首席編舞家尤里‧葛里戈羅維奇(Yuri Grigorovich)不斷推出經典舞劇的創新製作,使舞團成為執牛耳的地位。
波修瓦舞團除了深具反映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力量之外,更能掌握視覺藝術的魅力,波修瓦舞團培育出來一代代芭蕾巨星,都能以舞技維持不墜的聲譽,奠定舞團崇高的地位。波修瓦舞團的舞藝經過兩個多世紀的傳承,謹守傳統、縝密的教學方式,幕前幕後2000名工作人員的投入,近代波修瓦舞團儼然是蘇聯政府成就的璀璨「樣板」。莫斯科人生活中最佳的享受,就是搭乘一塵不染的地鐵,以及看一場波修瓦的芭蕾表演。而這種肯定也是自開放以來,遠赴國外表演的舞者,分外自我期許的原因,舞者認為:倘若連他們的演出都無法獲得外國人的讚賞,那不等於是批評蘇聯人一無是處嗎?不論波修瓦或基洛夫對舞者的訓練,在強調團隊精神及紀律之餘,仍能兼顧到讓團員凸顯個人品味的訓練原則,因而感到自豪。
圖9 俄羅斯芭蕾舞
4. 馬戲團
英國人察理斯‧修斯(Charles Hughes)在1793年到聖彼德堡成立了俄羅斯第一個馬戲團,將馬戲團表演引入俄國,並受凱薩琳女皇之邀到皇宮演出,獲得皇室的肯定和讚賞,一時之間,聖彼得堡興起了觀賞馬戲團的熱潮。
凱薩琳女皇之後的每一位沙皇都擁有自己喜愛的馬戲團,專門為皇室提供表演服務。這些由皇家支持的馬戲團,由子孫克紹其裘,一代傳一代,以家族事業的模式接續經營。200多年以來,雖然俄國政經局勢歷經劇烈的變動,但馬戲團在俄國的地位,卻始終屹立不搖,享有「俄羅斯的驕傲」、「俄羅斯民族通往世界的橋梁」等等盛譽,而與古典芭蕾及歌劇,並列為俄羅斯的三大藝術瑰寶。
1880年尼庫寧馬戲團在莫斯科成立,節目推陳出新,廣納高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頂尖的馬戲團,取得了業界的領導地位。莫斯科新少女修道院的名人墓園裡面所埋葬的俄羅斯名人中,有一位馴獸師Durov (1863-1934),和一位小丑Yury Nikulin,由此可見馬戲團在俄羅斯所受到的尊崇。
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在莫斯科開辦了全球第一所馬戲學校,積極培養表演人才,除了馬戲和特技外,學生還必須研修音樂、戲劇、舞蹈及各種藝術知識,藉以提升素質。許多學生畢業後投入表演生涯,由於基礎厚實,廣受觀眾的喜愛和推崇,使莫斯科馬戲團更能夠日新又新,繼續發展。據稱俄羅斯境內馬戲團表演場地共有70多個,而在全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的俄羅斯馬戲團則將近50多團。
在莫斯科,有兩個著名的馬戲團表演場,一個位在麻雀山上,另一個則是歷史悠久、坐落在紅場附近的市區旗艦表演場,開幕至今已經超過100年。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5. 莫斯科電影院
俄國人是狂熱的電影迷,但是正如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家庭影院的來臨正在慢慢地扼殺電影院的上座率,而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影片格調並不高。但仍然有幾家一流的影院堅持放映國內外的經典影片,並定期舉辦有關俄羅斯著名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和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以及現代大師埃萊姆‧克利莫夫和埃爾達爾‧梁贊諾夫等人的電影展。電影票可以很輕易地在大廳裡買到,而且比在西方國家便宜得的多,對學生還另有優惠。
貳、 聖彼得堡文化特色
1. 簡介
聖彼得堡為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去年才剛滿三百年歷史,在俄羅斯歷史中算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不過卻是俄羅斯最偉大的皇帝彼得大帝一手打造的,並號召了當時全歐洲最頂尖的建築師一起興建。整個城市以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的華麗建築為主,可說具體呈現了十八至二十世紀不同流派的建築風格,號稱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聖彼得堡人頗引以自豪的是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裡擁有100多座博物館,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冬宮」,在藝術收藏上為當世屬一屬二。而聖彼得堡的公共建築除了博物館以外,還有150多家劇院,並且幾乎每天都有演出,並且場場滿座,三大著名歌劇院也絲亳不讓莫斯科專美於前。此外,擁有列賓美術學院、莫西納國家藝術設計學院、奧斯托洛夫斯基戲劇學院等一批著名的藝術學院和眾多的博物館外,聖彼得堡這座城市規劃和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化的;聖彼得堡因而自封為「文化都市」,對外則有「博物館都市」、「宮殿城市」的美稱,而優美的水都地形,也贏得了「北方威尼斯」的封號。優雅的文化藝術氣息彌漫著聖彼得堡整個城市,歷史出現過的眾多文化藝術名人和這現實氛圍使聖彼得堡已經成為俄羅斯經典文化活動的載體。
2. 聖彼得堡的建築
聖彼得堡的建築依然是18、19世紀的風貌,每一幢都精雕細刻,雕塑往往是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都一定有名人雕像,並且多半是文化名人。歐洲建築的經典都盡情地在此演繹,這裡有威尼斯水城的風采,也有巴黎的格局,還有義大利建筑的風範,當然更有俄羅斯文化的經典呈現, 這裡無疑是俄羅斯最具歐洲特色的城市,有人把聖彼得堡稱為「歐洲建築的博物館」。
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了一、兩百年前的格局,並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改頭換貌,今天的人們依然享受著與百年前的聖彼得堡人相同的生存環境。漫步於聖彼得堡任何一條街道似乎都在與歷史對話,都在品味藝術。建築作為藝術在聖彼得堡人的觀念裡早已根深蒂固,他們把每一座建築都是當成藝術品來創作的,絕毫不馬虎。 當建築成為了藝術,它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它就有了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因此聖彼得堡的每一棟建築,都是獨一無二、風味獨具的。
3.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聖彼德堡建有五十多所博物館,有「博物館城」之稱。而規模宏大的俄羅斯博物館更是每一位對俄羅斯藝術與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到之處。
在尼夫斯基大道附近的藝術廣場上,有幾座博物館和一座劇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其前身是建於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五年的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Mikhailovsky),由羅西(Rossi)設計,是為補償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斯一世的兄弟,大公爵米海伊 (Mikhail) 未能登上帝位而建。
博物館的興建,溯自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逝世後不久,繼承人是其兒子尼古拉斯二世 ,為紀念其父,於一八九五年在聖彼得堡建成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三年後開放,而地點正是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到目前為止,宮殿正門階梯及白柱大廳並沒改動,但宮內其他大廳已改成博物館專用。博物館前面的藝術廣場,則見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銅像。
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是是座具有古典帝國建築風格的古跡。建築師在傳統莊園設計圖基礎上,設計了這座高大雄偉的宮殿,其正前方由八根白色圓柱及四十四個淺浮雕構成的三角簷壁牆,組成科林斯式迴廊。大殿大門有寬大階梯、獅子浮雕和傾斜彎曲的螺旋形坡道;中心花園強調多柱凹廊。
博物館館藏展示俄羅斯藝術最新和最精華的部分,約四十萬件藏品,包括二千五百多幅聖像畫、二萬多件民間工藝品,覆蓋了從十世紀到現今的俄羅斯美術史,也反映了俄羅斯藝術的各種形態和流派,包括古俄羅斯肖像、繪畫、雕塑、裝飾和應用藝術、民間藝術和錢幣學等。
今天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實際上是個藝術館,陳列著歐洲和俄羅斯的著名藝術品。《伏爾加河的纖夫》、《龐貝城的末日》、《少校求婚》、《基督顯靈》、《飛翔的天魔》……展覽館內部已經很陳舊了,沒有豪華的裝飾,但是那幾千件名作,那些讓世人永遠銘記的作品,足以顯示俄羅斯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4.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
聖彼得堡除了夏宮,還有冬宮。一夏一冬,則冬宮比夏宮更為美侖美奐。夏宮僅是離宮,冬宮才是正式的皇宮,是故極具沙俄式的宏偉壯觀氣派。冬宮是綠、白和金色的洛可可風格建築,是沙皇於一七六二至一九一七年間的寢宮,也是隱士廬博物館的所在。光是參觀博物館至少需要一星期時間。將冬宮的所有建築物加起來,大小相當於一個小鎮,故地圖和指南針是參觀者的必備品。
冬宮位於聖彼得堡的市中心和尼華河畔,現時已成為博物館,稱為「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其重要性更次於巴黎的羅浮宮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博物館內裡藏有許多西歐藝術品,包括大量大吊燈、屋頂的鑲嵌工藝以及沙皇時代的大量珍寶,讓人看到眼花撩亂。隱士廬博物館佔地極廣,整排的粉黃色古典建築和成排的粉綠色建築,將殿前的偌大廣場圍繞,形成微弧形狀,巍峨之極,其本身可說是巴洛克建築藝術的輝煌傑作。同時其屋簷上佈滿了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和精緻的人物雕塑,又是嘆為觀止。至於其內部裝飾,可說是富麗堂皇,氣象萬千。
昔日的冬宮,粉黃色的古典建築,稱為「新隱士廬」,是暫不開放的,遊客只能進入粉綠色建築物的「隱士廬」,但見兩排柱廊迎接遊客,其他如牆壁、石階、天花等,都以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和碧玉鑲嵌,另外還有金箔、鍍銅、水晶、雕塑、壁畫、天花畫、木雕和金屬雕等點綴,極盡奢華,足以叫人想起昔日沙皇皇朝的窮奢極侈。
現今的隱士廬博物館,共收藏了三百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包括油畫、雕塑等,其中名家如達文西、拉斐爾和畢加索等作品,也有一萬五千幅之多。
冬宮從建築上而言,是彼得大帝所建;但以博物館的歷史來看,其藏品始自一七六四年,當時的卡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從一個柏林商人,購下了二百二十五幅油畫。此後,新藏品陸續而來,有來自法國的、英國的,藏品數量急增,而在十年後,油畫藏量已達二百幅。卡德琳死後,其繼位人繼續買藏品。例如亞歷山大一世便購下了拿破崙首任妻子的約瑟芬的全部藏品。
冬宮與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這裡收藏著俄羅斯以及世界上人類最經典的藝術品。從古埃及、古希臘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都有呈現,從中東到東亞,從非洲到西歐不同民族的文物和藝術都有展示,甚至中國四川的漢畫像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明清的文人畫家文征明等人的作品也在其中。冬宮中的藝術藏品之多,每一件看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可以全部瀏覽過。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
5. 馬林斯基劇院與其芭蕾舞團
馬林斯基劇院(俄語: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從1920年至1935年舊稱國家歌劇和芭蕾舞藝術院,從1935年至1992年舊稱基洛夫劇院)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從1988年開始該劇院的指導是瓦列里·格吉耶夫,此前尤里·特米爾卡諾夫任劇院指導。
在聖彼得堡主要兩大劇場:馬林斯基劇院及亞歷山大林斯基劇院,是欣賞芭蕾舞演出的最佳選擇,尤其是馬林斯基劇院擁有專屬的芭蕾舞團,培育出不少優秀的芭蕾舞者,是聖彼得堡歷史最悠久的劇院。
聖彼得堡有最少五個常駐芭蕾舞團,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而其前身正是鼎鼎有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最初為帝俄皇家芭蕾舞團,它的根源可追溯至1783年凱薩琳大帝成立的皇家劇院,當時聖彼得堡仍然是沙俄帝國的首都。在帝俄皇家芭蕾舞團時期,並無舞團自身專屬的表演舞台,曾長期以聖彼得堡的波修瓦劇院(後來改建為蘇聯國立音樂學院)作為演出的場所。自1860年起,舞團便改在「馬林斯基國家劇院」演出,這個劇院在1935年被重新命名,以1934年遭暗殺身亡的列寧格勒共產黨魁基洛夫之名(Sergey Mironovich Kirov)為劇院名稱,用來紀念他,因而稱為「聖彼得堡基洛夫國家歌劇院」,後來才回覆本名。
聖彼得堡的悠長古典芭蕾歷史比莫斯科的更輝煌,這實在要感謝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編舞家的佩堤帕 (Frenchman Marius Petipa),現今多齣經典芭蕾舞劇,如《天鵝湖》、《睡美人》等,都是他為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時為皇家劇院芭蕾舞團)而創作的。1862年,當時在聖彼得堡擔任主要舞者及助理舞團導師的佩堤帕,在沙俄的皇家劇院創作出他自己首個長篇多幕芭蕾舞劇《法老王的女兒》。1869年,他獲晋升為皇家劇院舞團導師,自此以後,這位多產的編舞大師就創作出多齣名垂青史的長篇芭蕾舞劇,直至20世紀初榮休為止。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歷史和藝術傳統,是蘇聯古典芭蕾史的重要里程碑,創團兩個多世紀以來舞團人才輩出,例如:帝俄時期的佩提帕家族 (Petipa) 父子三人、尼金斯基(Nijinsky)兄妹,以及二次大戰後舞壇的超級巨星紐瑞耶夫(R.Nureyev)、瑪卡洛娃(N.R.Makarova)、巴瑞辛尼可夫(M.Baryshnikov)等人,都曾經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台柱。這個誕生在聖彼得堡的藝術團體,熔芭蕾、劇場藝術、音樂於一爐,聖彼得堡無疑是孕育基洛夫芭蕾舞團成長的大地,所以有媒體在報導時,以「沒有聖彼得堡,就沒有基洛夫(即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標題,來彰顯世界劇場聖地「聖彼得堡」是如何地灌溉、培育出國際頂尖的芭蕾舞巨星。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不像波修瓦芭蕾舞團那般講究商業包裝,但卻培育了不少世界舞壇上的頂尖巨星,在蘇聯聖彼得堡基洛夫與波修瓦的影響力不相上下。相較於波修瓦舞團動輒250人、300人以上編制的規模,聖彼得堡馬林斯基的編制就顯得小多了,平常舞者約150人,另有樂團人數約70人。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風格,在國際上一向被認為現存芭蕾舞團中,最純粹優美、最典雅精緻的舞團,在奠基於瓦嘉諾娃的訓練原則之下,團員的舞蹈動作,充滿獨特的輕盈典雅風貌,尤其在演出傳統古典芭蕾舞劇時,仍保有昔日聖彼得堡的舞者,最為人稱道的完美線條與高尚藝術風格,令人觀賞者印象深刻。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
圖15 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
參、 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
蘇聯解體至今,不經不覺已有十年。其間,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對俄羅斯藝術文化帶來了猛烈衝擊。雖然,俄國政府官員指出,隨著政府對文化團體的監管放寬,藝術不再只為政治服務,小劇團、小畫廊等藝術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造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挑戰傳統的同時,亦豐富了傳統。不過,經濟低迷和政局動盪,亦令俄羅斯傳統文化慘被蠶食。
當人民連溫飽都成問題時,古老藝術便顯得曲高和寡,被人棄諸不理,不少藝術團體更因經費問題而關門大吉。再者,由於引入市場經濟,西方消費文化更乘機大舉入侵,用完即棄的文化產品充斥市面,有藝評家慨嘆,這種趨勢將令「偉大的俄國傳統淪陷」。
事實上,不少俄羅斯文化人亦有類似的感慨。自從蘇聯解體後,藝術團體雖然不用再為政治服務,擔任官方的宣傳工具,但由於短時間內引入了市場經濟,不能迎合大眾口味的藝術往往得不到支持,很多藝術團體的預算因此被削減,只得減少演出,甚至關門大吉。為了掙扎求存,文化機構亦被迫妥協,找尋商業夥伴支持。很多表演場地也轉趨商業化,例如﹕古典演奏廳改開搖滾音樂演唱會﹔傳統劇院一窩蜂上演用明星擔綱的仿百老匯音樂劇﹔曾經播放得獎電影的藝術中心則改播肥皂劇。由此看來,俄羅斯文化界雖然爭取到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如何妥善運用,俄羅斯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肆、 資料來源
1. 參考文獻
(1) 歐建平(2008),向舞者致敬:全球頂尖舞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信實文化行銷。
2. 網路資源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莫斯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2].
(2) Sandy Ho(2006),俄羅斯旅遊計畫,《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http://tw.myblog.yahoo.com/jw!frHf_dqGAxabrG54yafeWg--/article?mid=1007].
(3) 汪宜儒(2009),文建會公共藝術官方網站,《處處藝術 美不勝收 莫斯科地鐵成「地下宮殿」》:[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966].
(4) 金寧,康琰(2008),中國文明網,《美妙絕倫的地下藝術宮殿》:[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tszs_/2008-07/12/content_13796441.htm].
(5) 作者不詳,五福旅遊網,《俄羅斯人文藝術之旅》:[http://www.lifetour.com.tw/dir/europe/russia/RUS_015_8D.asp].
(6)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聖彼得堡》:[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4].
(7) 彭莉香(2004),大紀元新聞網,《拜訪北方美麗之城 俄羅斯聖彼得堡》:[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39.htm].
(8) 川 文((2005),人民網,《藝術之城聖彼得堡》:[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836/15805/1398073.html].
(9)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城市面貌》:[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2_00_02.htm].
(10)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博物館巡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5_00_01.htm].
(11)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豪華皇宮-冬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4_02_01.htm].
(12)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馬林斯基劇院》:[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9%AC%E6%9E%97%E6%96%AF%E5%9F%BA%E5%89%A7%E9%99%A2].
(13) 王美麗(2008),自由電子報,《俄羅斯˙聖彼得堡藝術巡禮》:[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8/today-travel1.htm].
(14) 作者不詳(2001),大紀元文化網,《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8/c4353.htm].
3. 圖片來源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8/Moskau_Uni.jpg/200px-Moskau_Uni.jpg].
圖2 聖瓦西里教堂[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54/1401623283_e202e45fe4.jpg].
圖3 新少女修道院[http://thm-a01.yimg.com/nimage/e2d9ff59788d10b4].
圖4 基督升天教堂[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28_46256_846256.jpg].
圖5 基輔站[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36/3742357984_db4ab45212.jpg].
圖6 革命廣場站[http://www.1688.com.au/site1/upload/news/world/images/2009/08/16/A6F449F1AC841FC36297B7F088B3623E.jpg].
圖7 新鎮站[http://image.mml.com.tw/files/265/s09.jpg].
圖8 游擊隊站[http://web.thu.edu.tw/s935819/010.JPG].
圖9 俄羅斯芭蕾舞[http://www.zhpw.com.cn/UpFiles/2009-12/20091228171250534.jpg].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http://thm-a02.yimg.com/nimage/faa4d79c2944a526].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5_00_01a.jpg].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a.jpg].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c.jpg].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Mariinsky_Theatre.jpg].
圖15 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http://tw.wrs.yahoo.com/_ylt=A3eg8_d.0spLyV8B1bd21gt./SIG=12r20v66f/EXP=1271669758/**http%3A//www.showchina.org/zwgxxl/zgels/200701/W020070205626436138061.jpg].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城,居民平均教育水準都在大學以上,人文素養高居全世界屬一屬二的地位。莫斯科現有72個劇院、109個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個博物館、142個展覽館、4291座圖書館。
位於莫斯科的列寧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3570萬冊。而俄羅斯的三大藝術瑰寶─古典芭蕾、歌劇和馬戲團,最佳的表演團體都集中在莫斯科。芭蕾舞方面,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y)為第一流的表演團體,其次為克里姆林芭蕾舞團和莫斯科古典芭舞團。著名的莫斯科歌劇院水準極高,佈景與服裝都相當考究美觀。莫斯科亦每年舉辦音樂季,表演活動中以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賽(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etition) 最負盛名,而柴可夫斯基音樂學校(Tchaikovsky Conservatory) 、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莫斯科藝術劇院、國家中央木偶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等等,亦享譽國際。美術館中則以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器館(克里姆林宮內)、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
1. 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1) 克林姆林宮與紅場Kremlin and Red Square, Moscow 克林姆林宮,於14至17世紀時,由數位傑出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家共同修建,為13世紀以來,俄羅斯所有重要歷史與政治事件發生的場所,亦曾為沙皇的宮邸以及重要的宗教中心。而座落在紅場牆下的聖瓦西里教堂(St. Basil's Basilica),為俄羅斯最美麗的東正教會紀念遺址之一。
圖2 聖瓦西里教堂
(2) 新少女修道院(新聖母修道院或聖母修道院)Novodevichy Monastyr / Novodevichy Convent, Moscow 位於莫斯科的西南方,以所謂的莫斯科巴洛克式建築特色建於16、17世紀,它是融入城市防禦體系的一連串修道院中的一座。此修道院與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歷史有直接關連,且鄰近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Kremlin)。修道院專屬於沙皇及皇室成員的女性,精緻的內部陳設和繪圖與藝術品收藏代表俄羅斯建築的最高成就。
圖3 新少女修道院
(3) 基督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cension, Kolomenskoy
位於科洛緬斯科耶的基督升天教堂建於1532年,座落在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緬斯科耶皇家別館中,當初主要是爲了慶祝皇太子的誕生所興建。這是最早以磚塊及石頭為底基,上方加蓋木造屋頂的傳統教堂建築之一,對後來俄國教會的建築風格有極大影響。
圖 4 基督升天教堂
2. 莫斯科地鐵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客運量最多的地鐵。莫斯科人認為地鐵的建造不僅應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同時也應為市民營造一個具有文化藝術氣息的休閒場所。放眼各國捷運地鐵系統的公共藝術設計,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其古老又具歷史感的藝術相當成功的美化了冰冷地鐵。 始建於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地鐵,站站有設計,處處是故事。莫斯科地鐵文化藝術氛圍的營造主要採用不同題材的室內裝飾主題,在國家政府的傾力支持下,這些地鐵公共藝術包含大理石、壁畫、浮雕、彩花玻璃、彩石馬賽克等各類材質,以及利用雕塑、不同造型的燈具產生的光環境,將俄羅斯的戰爭歷史、社會主義、多元族群等樣貌,鮮活表現在站內的天花板、樑柱與牆面,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文化環境。。 這些地底車站的華麗,幾乎不輸地面上的克里姆林宮、紅場等有名的觀光勝地,有人就稱莫斯科的地鐵為「地下宮殿」。
圖5 基輔站
→以莫斯科市中心的「基輔站」為例,天花板懸著富麗堂皇的燈飾,牆上飾有繁複雕花,月台邊的各座環形拱門上,可見馬賽克拼貼的彩色壁畫,每一幅都描繪著烏克蘭民族的歷史。
圖6 革命廣場站→「革命廣場站」則有七十二座持槍或舉棍的人形銅像,乘客宛如置身二次大戰戰場,與出站後的觀光景點「革命廣場」相呼應。
圖7 新鎮站
→而「新鎮站」的彩色玻璃拼貼壁畫,表現的是拉脫維亞特產的彩色玻璃特色。
圖8 游擊隊站
3. 芭蕾舞
芭蕾舞藝術已經是俄羅斯文化藝術的象徵,而堪稱俄國第一的「波修瓦芭蕾舞團」,就位於莫斯科。
波修瓦芭蕾舞團,附屬於波修瓦劇院,全名是「波修瓦劇院芭蕾舞團」,是蘇聯三大芭蕾舞團之首(其它兩個舞團是:The Kirov Ballet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以及The Moscow Classical Ballet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團)。團名「Bolshoi」的俄文原意是「偉大、壯觀」的意思,當人們蒞臨莫斯科的彼特維斯基大街時,看到波修瓦劇院宏偉的建築,以及透過龐大芭蕾舞群精湛的演出,反映在舞台上華麗恢弘的氣象,恐怕真會被那股沛然的氣勢,震撼得無法言喻。 波修瓦創團至今兩百多年歷史,開始是由一位義大利籍的舞蹈教師飛利浦•貝卡利(Eilippo Beccari),訓練一批莫斯科孤兒院的孩童跳舞,學成後他們在莫斯科首度登台,成為波修瓦芭蕾的起源。波修瓦全團約280名舞者,各隸屬於不同階級,從基層擔任群舞者開始,拾級而上到擔任首席舞者、獨舞者,以致芭蕾舞劇中的男、女主角。舞者們在蘇聯社會的地位,一向被視為菁英份子,在共產政治解體前,享有極優渥的薪資待遇。舞團自從1927年第一齣真正的芭蕾舞劇「紅罌粟」搬上舞台後,才為古典蘇聯芭蕾揭示出一條開拓性的道路。經過近百年的擴充與吸收各地的芭蕾菁英,並歷經八○、九○年代藝術總監暨首席編舞家尤里‧葛里戈羅維奇(Yuri Grigorovich)不斷推出經典舞劇的創新製作,使舞團成為執牛耳的地位。
波修瓦舞團除了深具反映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力量之外,更能掌握視覺藝術的魅力,波修瓦舞團培育出來一代代芭蕾巨星,都能以舞技維持不墜的聲譽,奠定舞團崇高的地位。波修瓦舞團的舞藝經過兩個多世紀的傳承,謹守傳統、縝密的教學方式,幕前幕後2000名工作人員的投入,近代波修瓦舞團儼然是蘇聯政府成就的璀璨「樣板」。莫斯科人生活中最佳的享受,就是搭乘一塵不染的地鐵,以及看一場波修瓦的芭蕾表演。而這種肯定也是自開放以來,遠赴國外表演的舞者,分外自我期許的原因,舞者認為:倘若連他們的演出都無法獲得外國人的讚賞,那不等於是批評蘇聯人一無是處嗎?不論波修瓦或基洛夫對舞者的訓練,在強調團隊精神及紀律之餘,仍能兼顧到讓團員凸顯個人品味的訓練原則,因而感到自豪。
圖9 俄羅斯芭蕾舞
4. 馬戲團
英國人察理斯‧修斯(Charles Hughes)在1793年到聖彼德堡成立了俄羅斯第一個馬戲團,將馬戲團表演引入俄國,並受凱薩琳女皇之邀到皇宮演出,獲得皇室的肯定和讚賞,一時之間,聖彼得堡興起了觀賞馬戲團的熱潮。
凱薩琳女皇之後的每一位沙皇都擁有自己喜愛的馬戲團,專門為皇室提供表演服務。這些由皇家支持的馬戲團,由子孫克紹其裘,一代傳一代,以家族事業的模式接續經營。200多年以來,雖然俄國政經局勢歷經劇烈的變動,但馬戲團在俄國的地位,卻始終屹立不搖,享有「俄羅斯的驕傲」、「俄羅斯民族通往世界的橋梁」等等盛譽,而與古典芭蕾及歌劇,並列為俄羅斯的三大藝術瑰寶。
1880年尼庫寧馬戲團在莫斯科成立,節目推陳出新,廣納高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頂尖的馬戲團,取得了業界的領導地位。莫斯科新少女修道院的名人墓園裡面所埋葬的俄羅斯名人中,有一位馴獸師Durov (1863-1934),和一位小丑Yury Nikulin,由此可見馬戲團在俄羅斯所受到的尊崇。
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在莫斯科開辦了全球第一所馬戲學校,積極培養表演人才,除了馬戲和特技外,學生還必須研修音樂、戲劇、舞蹈及各種藝術知識,藉以提升素質。許多學生畢業後投入表演生涯,由於基礎厚實,廣受觀眾的喜愛和推崇,使莫斯科馬戲團更能夠日新又新,繼續發展。據稱俄羅斯境內馬戲團表演場地共有70多個,而在全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的俄羅斯馬戲團則將近50多團。
在莫斯科,有兩個著名的馬戲團表演場,一個位在麻雀山上,另一個則是歷史悠久、坐落在紅場附近的市區旗艦表演場,開幕至今已經超過100年。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5. 莫斯科電影院
俄國人是狂熱的電影迷,但是正如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家庭影院的來臨正在慢慢地扼殺電影院的上座率,而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影片格調並不高。但仍然有幾家一流的影院堅持放映國內外的經典影片,並定期舉辦有關俄羅斯著名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和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以及現代大師埃萊姆‧克利莫夫和埃爾達爾‧梁贊諾夫等人的電影展。電影票可以很輕易地在大廳裡買到,而且比在西方國家便宜得的多,對學生還另有優惠。
貳、 聖彼得堡文化特色
1. 簡介
聖彼得堡為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去年才剛滿三百年歷史,在俄羅斯歷史中算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不過卻是俄羅斯最偉大的皇帝彼得大帝一手打造的,並號召了當時全歐洲最頂尖的建築師一起興建。整個城市以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的華麗建築為主,可說具體呈現了十八至二十世紀不同流派的建築風格,號稱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聖彼得堡人頗引以自豪的是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裡擁有100多座博物館,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冬宮」,在藝術收藏上為當世屬一屬二。而聖彼得堡的公共建築除了博物館以外,還有150多家劇院,並且幾乎每天都有演出,並且場場滿座,三大著名歌劇院也絲亳不讓莫斯科專美於前。此外,擁有列賓美術學院、莫西納國家藝術設計學院、奧斯托洛夫斯基戲劇學院等一批著名的藝術學院和眾多的博物館外,聖彼得堡這座城市規劃和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化的;聖彼得堡因而自封為「文化都市」,對外則有「博物館都市」、「宮殿城市」的美稱,而優美的水都地形,也贏得了「北方威尼斯」的封號。優雅的文化藝術氣息彌漫著聖彼得堡整個城市,歷史出現過的眾多文化藝術名人和這現實氛圍使聖彼得堡已經成為俄羅斯經典文化活動的載體。
2. 聖彼得堡的建築
聖彼得堡的建築依然是18、19世紀的風貌,每一幢都精雕細刻,雕塑往往是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都一定有名人雕像,並且多半是文化名人。歐洲建築的經典都盡情地在此演繹,這裡有威尼斯水城的風采,也有巴黎的格局,還有義大利建筑的風範,當然更有俄羅斯文化的經典呈現, 這裡無疑是俄羅斯最具歐洲特色的城市,有人把聖彼得堡稱為「歐洲建築的博物館」。
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了一、兩百年前的格局,並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改頭換貌,今天的人們依然享受著與百年前的聖彼得堡人相同的生存環境。漫步於聖彼得堡任何一條街道似乎都在與歷史對話,都在品味藝術。建築作為藝術在聖彼得堡人的觀念裡早已根深蒂固,他們把每一座建築都是當成藝術品來創作的,絕毫不馬虎。 當建築成為了藝術,它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它就有了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因此聖彼得堡的每一棟建築,都是獨一無二、風味獨具的。
3.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聖彼德堡建有五十多所博物館,有「博物館城」之稱。而規模宏大的俄羅斯博物館更是每一位對俄羅斯藝術與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到之處。
在尼夫斯基大道附近的藝術廣場上,有幾座博物館和一座劇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其前身是建於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五年的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Mikhailovsky),由羅西(Rossi)設計,是為補償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斯一世的兄弟,大公爵米海伊 (Mikhail) 未能登上帝位而建。
博物館的興建,溯自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逝世後不久,繼承人是其兒子尼古拉斯二世 ,為紀念其父,於一八九五年在聖彼得堡建成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三年後開放,而地點正是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到目前為止,宮殿正門階梯及白柱大廳並沒改動,但宮內其他大廳已改成博物館專用。博物館前面的藝術廣場,則見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銅像。
米海伊爾羅夫斯基宮是是座具有古典帝國建築風格的古跡。建築師在傳統莊園設計圖基礎上,設計了這座高大雄偉的宮殿,其正前方由八根白色圓柱及四十四個淺浮雕構成的三角簷壁牆,組成科林斯式迴廊。大殿大門有寬大階梯、獅子浮雕和傾斜彎曲的螺旋形坡道;中心花園強調多柱凹廊。
博物館館藏展示俄羅斯藝術最新和最精華的部分,約四十萬件藏品,包括二千五百多幅聖像畫、二萬多件民間工藝品,覆蓋了從十世紀到現今的俄羅斯美術史,也反映了俄羅斯藝術的各種形態和流派,包括古俄羅斯肖像、繪畫、雕塑、裝飾和應用藝術、民間藝術和錢幣學等。
今天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實際上是個藝術館,陳列著歐洲和俄羅斯的著名藝術品。《伏爾加河的纖夫》、《龐貝城的末日》、《少校求婚》、《基督顯靈》、《飛翔的天魔》……展覽館內部已經很陳舊了,沒有豪華的裝飾,但是那幾千件名作,那些讓世人永遠銘記的作品,足以顯示俄羅斯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4.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
聖彼得堡除了夏宮,還有冬宮。一夏一冬,則冬宮比夏宮更為美侖美奐。夏宮僅是離宮,冬宮才是正式的皇宮,是故極具沙俄式的宏偉壯觀氣派。冬宮是綠、白和金色的洛可可風格建築,是沙皇於一七六二至一九一七年間的寢宮,也是隱士廬博物館的所在。光是參觀博物館至少需要一星期時間。將冬宮的所有建築物加起來,大小相當於一個小鎮,故地圖和指南針是參觀者的必備品。
冬宮位於聖彼得堡的市中心和尼華河畔,現時已成為博物館,稱為「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其重要性更次於巴黎的羅浮宮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博物館內裡藏有許多西歐藝術品,包括大量大吊燈、屋頂的鑲嵌工藝以及沙皇時代的大量珍寶,讓人看到眼花撩亂。隱士廬博物館佔地極廣,整排的粉黃色古典建築和成排的粉綠色建築,將殿前的偌大廣場圍繞,形成微弧形狀,巍峨之極,其本身可說是巴洛克建築藝術的輝煌傑作。同時其屋簷上佈滿了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和精緻的人物雕塑,又是嘆為觀止。至於其內部裝飾,可說是富麗堂皇,氣象萬千。
昔日的冬宮,粉黃色的古典建築,稱為「新隱士廬」,是暫不開放的,遊客只能進入粉綠色建築物的「隱士廬」,但見兩排柱廊迎接遊客,其他如牆壁、石階、天花等,都以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和碧玉鑲嵌,另外還有金箔、鍍銅、水晶、雕塑、壁畫、天花畫、木雕和金屬雕等點綴,極盡奢華,足以叫人想起昔日沙皇皇朝的窮奢極侈。
現今的隱士廬博物館,共收藏了三百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包括油畫、雕塑等,其中名家如達文西、拉斐爾和畢加索等作品,也有一萬五千幅之多。
冬宮從建築上而言,是彼得大帝所建;但以博物館的歷史來看,其藏品始自一七六四年,當時的卡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從一個柏林商人,購下了二百二十五幅油畫。此後,新藏品陸續而來,有來自法國的、英國的,藏品數量急增,而在十年後,油畫藏量已達二百幅。卡德琳死後,其繼位人繼續買藏品。例如亞歷山大一世便購下了拿破崙首任妻子的約瑟芬的全部藏品。
冬宮與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這裡收藏著俄羅斯以及世界上人類最經典的藝術品。從古埃及、古希臘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都有呈現,從中東到東亞,從非洲到西歐不同民族的文物和藝術都有展示,甚至中國四川的漢畫像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明清的文人畫家文征明等人的作品也在其中。冬宮中的藝術藏品之多,每一件看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可以全部瀏覽過。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
5. 馬林斯基劇院與其芭蕾舞團
馬林斯基劇院(俄語: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從1920年至1935年舊稱國家歌劇和芭蕾舞藝術院,從1935年至1992年舊稱基洛夫劇院)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從1988年開始該劇院的指導是瓦列里·格吉耶夫,此前尤里·特米爾卡諾夫任劇院指導。
在聖彼得堡主要兩大劇場:馬林斯基劇院及亞歷山大林斯基劇院,是欣賞芭蕾舞演出的最佳選擇,尤其是馬林斯基劇院擁有專屬的芭蕾舞團,培育出不少優秀的芭蕾舞者,是聖彼得堡歷史最悠久的劇院。
聖彼得堡有最少五個常駐芭蕾舞團,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而其前身正是鼎鼎有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最初為帝俄皇家芭蕾舞團,它的根源可追溯至1783年凱薩琳大帝成立的皇家劇院,當時聖彼得堡仍然是沙俄帝國的首都。在帝俄皇家芭蕾舞團時期,並無舞團自身專屬的表演舞台,曾長期以聖彼得堡的波修瓦劇院(後來改建為蘇聯國立音樂學院)作為演出的場所。自1860年起,舞團便改在「馬林斯基國家劇院」演出,這個劇院在1935年被重新命名,以1934年遭暗殺身亡的列寧格勒共產黨魁基洛夫之名(Sergey Mironovich Kirov)為劇院名稱,用來紀念他,因而稱為「聖彼得堡基洛夫國家歌劇院」,後來才回覆本名。
聖彼得堡的悠長古典芭蕾歷史比莫斯科的更輝煌,這實在要感謝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編舞家的佩堤帕 (Frenchman Marius Petipa),現今多齣經典芭蕾舞劇,如《天鵝湖》、《睡美人》等,都是他為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時為皇家劇院芭蕾舞團)而創作的。1862年,當時在聖彼得堡擔任主要舞者及助理舞團導師的佩堤帕,在沙俄的皇家劇院創作出他自己首個長篇多幕芭蕾舞劇《法老王的女兒》。1869年,他獲晋升為皇家劇院舞團導師,自此以後,這位多產的編舞大師就創作出多齣名垂青史的長篇芭蕾舞劇,直至20世紀初榮休為止。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歷史和藝術傳統,是蘇聯古典芭蕾史的重要里程碑,創團兩個多世紀以來舞團人才輩出,例如:帝俄時期的佩提帕家族 (Petipa) 父子三人、尼金斯基(Nijinsky)兄妹,以及二次大戰後舞壇的超級巨星紐瑞耶夫(R.Nureyev)、瑪卡洛娃(N.R.Makarova)、巴瑞辛尼可夫(M.Baryshnikov)等人,都曾經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台柱。這個誕生在聖彼得堡的藝術團體,熔芭蕾、劇場藝術、音樂於一爐,聖彼得堡無疑是孕育基洛夫芭蕾舞團成長的大地,所以有媒體在報導時,以「沒有聖彼得堡,就沒有基洛夫(即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標題,來彰顯世界劇場聖地「聖彼得堡」是如何地灌溉、培育出國際頂尖的芭蕾舞巨星。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不像波修瓦芭蕾舞團那般講究商業包裝,但卻培育了不少世界舞壇上的頂尖巨星,在蘇聯聖彼得堡基洛夫與波修瓦的影響力不相上下。相較於波修瓦舞團動輒250人、300人以上編制的規模,聖彼得堡馬林斯基的編制就顯得小多了,平常舞者約150人,另有樂團人數約70人。聖彼得堡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風格,在國際上一向被認為現存芭蕾舞團中,最純粹優美、最典雅精緻的舞團,在奠基於瓦嘉諾娃的訓練原則之下,團員的舞蹈動作,充滿獨特的輕盈典雅風貌,尤其在演出傳統古典芭蕾舞劇時,仍保有昔日聖彼得堡的舞者,最為人稱道的完美線條與高尚藝術風格,令人觀賞者印象深刻。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
圖15 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
參、 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
蘇聯解體至今,不經不覺已有十年。其間,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對俄羅斯藝術文化帶來了猛烈衝擊。雖然,俄國政府官員指出,隨著政府對文化團體的監管放寬,藝術不再只為政治服務,小劇團、小畫廊等藝術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造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挑戰傳統的同時,亦豐富了傳統。不過,經濟低迷和政局動盪,亦令俄羅斯傳統文化慘被蠶食。
當人民連溫飽都成問題時,古老藝術便顯得曲高和寡,被人棄諸不理,不少藝術團體更因經費問題而關門大吉。再者,由於引入市場經濟,西方消費文化更乘機大舉入侵,用完即棄的文化產品充斥市面,有藝評家慨嘆,這種趨勢將令「偉大的俄國傳統淪陷」。
事實上,不少俄羅斯文化人亦有類似的感慨。自從蘇聯解體後,藝術團體雖然不用再為政治服務,擔任官方的宣傳工具,但由於短時間內引入了市場經濟,不能迎合大眾口味的藝術往往得不到支持,很多藝術團體的預算因此被削減,只得減少演出,甚至關門大吉。為了掙扎求存,文化機構亦被迫妥協,找尋商業夥伴支持。很多表演場地也轉趨商業化,例如﹕古典演奏廳改開搖滾音樂演唱會﹔傳統劇院一窩蜂上演用明星擔綱的仿百老匯音樂劇﹔曾經播放得獎電影的藝術中心則改播肥皂劇。由此看來,俄羅斯文化界雖然爭取到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如何妥善運用,俄羅斯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肆、 資料來源
1. 參考文獻
(1) 歐建平(2008),向舞者致敬:全球頂尖舞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信實文化行銷。
2. 網路資源
(1)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莫斯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2].
(2) Sandy Ho(2006),俄羅斯旅遊計畫,《莫斯科的世界文化遺產》:[http://tw.myblog.yahoo.com/jw!frHf_dqGAxabrG54yafeWg--/article?mid=1007].
(3) 汪宜儒(2009),文建會公共藝術官方網站,《處處藝術 美不勝收 莫斯科地鐵成「地下宮殿」》:[http://publicart.cca.gov.tw/news/view.php?id=2966].
(4) 金寧,康琰(2008),中國文明網,《美妙絕倫的地下藝術宮殿》:[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tszs_/2008-07/12/content_13796441.htm].
(5) 作者不詳,五福旅遊網,《俄羅斯人文藝術之旅》:[http://www.lifetour.com.tw/dir/europe/russia/RUS_015_8D.asp].
(6)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聖彼得堡》:[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AB%E6%96%AF%E7%A7%91#.E6.96.87.E5.8C.96.E3.80.81.E8.89.BA.E6.9C.AF.E3.80.81.E6.95.99.E8.82.B4].
(7) 彭莉香(2004),大紀元新聞網,《拜訪北方美麗之城 俄羅斯聖彼得堡》:[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39.htm].
(8) 川 文((2005),人民網,《藝術之城聖彼得堡》:[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836/15805/1398073.html].
(9)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城市面貌》:[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2_00_02.htm].
(10)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博物館巡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5_00_01.htm].
(11) 岑逸飛(年份不詳),岑逸飛旅遊眼,《聖彼得堡-豪華皇宮-冬宮》:[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41/f41_01_04_02_01.htm].
(12) 作者不詳,維基百科,《馬林斯基劇院》:[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9%AC%E6%9E%97%E6%96%AF%E5%9F%BA%E5%89%A7%E9%99%A2].
(13) 王美麗(2008),自由電子報,《俄羅斯˙聖彼得堡藝術巡禮》:[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8/today-travel1.htm].
(14) 作者不詳(2001),大紀元文化網,《逐漸消失的俄羅斯藝術》:[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8/c4353.htm].
3. 圖片來源
圖1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8/Moskau_Uni.jpg/200px-Moskau_Uni.jpg].
圖2 聖瓦西里教堂[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54/1401623283_e202e45fe4.jpg].
圖3 新少女修道院[http://thm-a01.yimg.com/nimage/e2d9ff59788d10b4].
圖4 基督升天教堂[http://pic.tiexue.net/pics/2005_11_28_46256_846256.jpg].
圖5 基輔站[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36/3742357984_db4ab45212.jpg].
圖6 革命廣場站[http://www.1688.com.au/site1/upload/news/world/images/2009/08/16/A6F449F1AC841FC36297B7F088B3623E.jpg].
圖7 新鎮站[http://image.mml.com.tw/files/265/s09.jpg].
圖8 游擊隊站[http://web.thu.edu.tw/s935819/010.JPG].
圖9 俄羅斯芭蕾舞[http://www.zhpw.com.cn/UpFiles/2009-12/20091228171250534.jpg].
圖10 俄羅斯馬戲團 [http://thm-a02.yimg.com/nimage/faa4d79c2944a526].
圖11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5_00_01a.jpg].
圖12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a.jpg].
圖13 冬宮內部壁畫[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41/41_01_04_02_01c.jpg].
圖14 馬林斯基劇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Mariinsky_Theatre.jpg].
圖15 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http://tw.wrs.yahoo.com/_ylt=A3eg8_d.0spLyV8B1bd21gt./SIG=12r20v66f/EXP=1271669758/**http%3A//www.showchina.org/zwgxxl/zgels/200701/W020070205626436138061.jpg].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ppt
首頁
當莫斯科人遇見聖彼得堡人
第一頁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互相的偏見
•聖彼得堡人覺得莫斯科人有著大都會的驕傲與冷漠,也比較沒有耐心與禮貌,而聖彼得堡人則以文化氣質取勝;
•相對之下,莫斯科人則認為聖彼得堡人只不過是群自我感覺良好的傲慢傢伙,其實骨子裡一點文化都沒有。
第二頁
當地流傳的兩則笑話
•在聖彼得堡,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在公車上,一位老太太上車了,這時一位年輕人趕緊起來讓座,於是老太太一屁股坐下後,就問年輕人是不是聖彼得堡人,年輕人回答說是,也問老太太說,那你是不是莫斯科人,因為你還沒說謝謝!」
第三頁
當地流傳的兩則笑話
•另一方面,在莫斯科,則流傳著另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在莫斯科上了擁擠的公車,旁邊的男子轉過頭來,對著他問:「你在克里姆林宮工作嗎?」他覺得莫名其妙,誠實回答:「不是。」那人又問:「那你以前曾經幹過祕密警察或情報人員嗎?」他更莫名其妙了,回答:「都不曾。」那人還有問題要問:「那,你從聖彼得堡來嗎?」被問的人用力搖搖頭,說:「不是,我是本地人。」於是,問問題的人臉上湧冒出怒氣,大叫:「你踩到我的腳了!」」
•(註:這是在俄羅斯流傳的笑話。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最高中央權力所在,祕密警察跟情報人員作惡多端,都引人害怕,但是,為什麼要問「聖彼得堡」呢?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從聖彼得堡來的,而且他上任後,大量拔擢聖彼得堡的同鄉,最高峰時,他的內閣重要部會幾乎沒有哪名部長不具備聖彼得堡的背景、淵源。
第四頁
刻板印象的背後
•這些形容詞與這兩則笑話,似乎太過簡化,只不過形成一種不完全正確的刻板印象。
•但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刻板印象當然不是無中生有的,實際上有它背後深遠的文化背景…
第五頁
俄羅斯文化天秤上的兩端
•莫斯科──
–富宗教和歷史感
–平和內斂,莊重虔誠
–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
•聖彼得堡──
–活潑張揚
–歐化,並富有現代感
–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
•這樣的文化天秤,造就了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
第六頁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
•莫斯科人
–看起來嚴肅,冷漠,拘謹,自信,牛氣
–看起來忙忙碌碌,生活步調快
•聖彼得堡人
–以西方遊客居多
–表情豐富,開放,浪漫,縱情 比較閒情逸致,生活步調慢
第七頁
莫斯科人
[*許多照片]
第八頁
聖彼得堡人
[*許多照片]
當莫斯科人遇見聖彼得堡人
第一頁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互相的偏見
•聖彼得堡人覺得莫斯科人有著大都會的驕傲與冷漠,也比較沒有耐心與禮貌,而聖彼得堡人則以文化氣質取勝;
•相對之下,莫斯科人則認為聖彼得堡人只不過是群自我感覺良好的傲慢傢伙,其實骨子裡一點文化都沒有。
第二頁
當地流傳的兩則笑話
•在聖彼得堡,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在公車上,一位老太太上車了,這時一位年輕人趕緊起來讓座,於是老太太一屁股坐下後,就問年輕人是不是聖彼得堡人,年輕人回答說是,也問老太太說,那你是不是莫斯科人,因為你還沒說謝謝!」
第三頁
當地流傳的兩則笑話
•另一方面,在莫斯科,則流傳著另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在莫斯科上了擁擠的公車,旁邊的男子轉過頭來,對著他問:「你在克里姆林宮工作嗎?」他覺得莫名其妙,誠實回答:「不是。」那人又問:「那你以前曾經幹過祕密警察或情報人員嗎?」他更莫名其妙了,回答:「都不曾。」那人還有問題要問:「那,你從聖彼得堡來嗎?」被問的人用力搖搖頭,說:「不是,我是本地人。」於是,問問題的人臉上湧冒出怒氣,大叫:「你踩到我的腳了!」」
•(註:這是在俄羅斯流傳的笑話。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最高中央權力所在,祕密警察跟情報人員作惡多端,都引人害怕,但是,為什麼要問「聖彼得堡」呢?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從聖彼得堡來的,而且他上任後,大量拔擢聖彼得堡的同鄉,最高峰時,他的內閣重要部會幾乎沒有哪名部長不具備聖彼得堡的背景、淵源。
第四頁
刻板印象的背後
•這些形容詞與這兩則笑話,似乎太過簡化,只不過形成一種不完全正確的刻板印象。
•但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刻板印象當然不是無中生有的,實際上有它背後深遠的文化背景…
第五頁
俄羅斯文化天秤上的兩端
•莫斯科──
–富宗教和歷史感
–平和內斂,莊重虔誠
–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
•聖彼得堡──
–活潑張揚
–歐化,並富有現代感
–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
•這樣的文化天秤,造就了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
第六頁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
•莫斯科人
–看起來嚴肅,冷漠,拘謹,自信,牛氣
–看起來忙忙碌碌,生活步調快
•聖彼得堡人
–以西方遊客居多
–表情豐富,開放,浪漫,縱情 比較閒情逸致,生活步調慢
第七頁
莫斯科人
[*許多照片]
第八頁
聖彼得堡人
[*許多照片]
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word
大多數的俄羅斯人其實不喜歡莫斯科人,特別是俄羅斯第二大城──聖彼得堡人。因為他們覺得莫斯科人有著大都會的驕傲與冷漠,也比較沒有耐心與禮貌,而聖彼得堡人則以文化氣質取勝;相對之下,莫斯科人則認為聖彼得堡人只不過是群自我感覺良好的傲慢傢伙,其實骨子裡一點文化都沒有。
(大紀元3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莉香/俄羅斯報導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40.htm)
對於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的對立,俄國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在公車上,一位老太太上車了,這時一位年輕人趕緊起來讓座,於是老太太一屁股坐下後,就問年輕人是不是聖彼得堡人,年輕人回答說是,也問老太太說,那你是不是莫斯科人,因為你還沒說謝謝!」
(自由新聞網,記者彭莉香/俄羅斯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mar/1/life/travel-2.htm)
這個想當然爾是源自於聖彼得堡,是他們拿來諷刺莫斯科人的笑話。
相對於聖彼得堡,莫斯科卻流行著另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在莫斯科上了擁擠的公車,旁邊的男子轉過頭來,對著他問:「你在克里姆林宮工作嗎?」他覺得莫名其妙,誠實回答:「不是。」那人又問:「那你以前曾經幹過祕密警察或情報人員嗎?」他更莫名其妙了,回答:「都不曾。」那人還有問題要問:「那,你從聖彼得堡來嗎?」被問的人用力搖搖頭,說:「不是,我是本地人。」 於是,問問題的人臉上湧冒出怒氣,大叫:「你踩到我的腳了!」」(聖彼得堡與莫斯科【2006/06/22 聯合報】 【楊照】)
(註:這是在俄羅斯流傳的笑話。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最高中央權力所在,祕密警察跟情報人員作惡多端,都引人害怕,但是,為什麼要問「聖彼得堡」呢?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從聖彼得堡來的,而且他上任後,大量拔擢聖彼得堡的同鄉,最高峰時,他的內閣重要部會幾乎沒有哪名部長不具備聖彼得堡的背景、淵源。 不過這樣的笑話,除了凸顯普丁用人的風格之外,還有更長遠的歷史背景,那就是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幾百年來的對比、對立。從彼得大帝決定在面對歐洲的海口建造一座大城開始,聖彼得堡就成了俄羅斯西化歐化的中心,更是俄羅斯朝外開放的象徵;相形之下,羅曼洛夫王朝的舊都莫斯科也就蛻化為反西化,追求「大斯拉夫主義」的根據地了。)
這樣對一個地區的居民做一個概括性的描述,用幾個形容詞(特別是貶抑的詞)就把它們的形象刻板化似乎有點太過草率了。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刻板印象當然不是無中生有的,實際上有它背後深遠的文化背景:
俄羅斯的文化結構具有某種東、西方混成的特徵,而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仿佛就是俄羅斯文化天平上的兩個秤盤: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的莫斯科,平和內斂,莊重虔誠,似乎更多地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年輕的聖彼得堡則活潑張揚,自豪于其歐化和現代感,仿佛是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在俄羅斯歷史中,君主和國民對這兩座城市的不同態度,往往能折射出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某種變化,往往就體現為斯拉夫派和西方派這兩種長期對峙的社會思潮的此起彼伏。不過,城市的功能定位似乎也能塑造甚至改變一個城市的性格和風貌。彼得遷都聖彼得堡後,莫斯科逐漸成為一座“休閒城市”,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道,在聖彼得堡感到身心疲憊的彼埃爾決定去莫斯科,因為,“他覺得莫斯科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安靜的休息場所,在莫斯科他感到安靜、溫暖、習慣,好像是穿著一件寬大的舊衣服”。然而,也有人認為莫斯科人看起來嚴肅,冷漠,拘謹,自信,牛氣,紅場周圍佈滿了員警;而聖彼德堡人,以西方遊客居多,表情豐富,開放,浪漫,縱情。另外,在莫斯科成為首都之後,有人認為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忙忙碌碌和後者的閒情逸致,莫斯科人總是腳步匆匆地奔走在各個地鐵站之間,聖彼得堡人則有著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在涅瓦河畔不緊不慢地散步,於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似乎又成了兩種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代表。
(中國新聞網,記者劉文飛報導http://www.chinanews.com.cn/lxsh/news/2009/11-12/1961745.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2e65e0100fwhe.html)
以下這些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2e65e0100fwhe.html)部落格的作者分別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所拍攝到的人:
[很多很多的照片]
(大紀元3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莉香/俄羅斯報導ww.epochtimes.com/b5/4/3/1/n476240.htm)
對於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的對立,俄國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在公車上,一位老太太上車了,這時一位年輕人趕緊起來讓座,於是老太太一屁股坐下後,就問年輕人是不是聖彼得堡人,年輕人回答說是,也問老太太說,那你是不是莫斯科人,因為你還沒說謝謝!」
(自由新聞網,記者彭莉香/俄羅斯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mar/1/life/travel-2.htm)
這個想當然爾是源自於聖彼得堡,是他們拿來諷刺莫斯科人的笑話。
相對於聖彼得堡,莫斯科卻流行著另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在莫斯科上了擁擠的公車,旁邊的男子轉過頭來,對著他問:「你在克里姆林宮工作嗎?」他覺得莫名其妙,誠實回答:「不是。」那人又問:「那你以前曾經幹過祕密警察或情報人員嗎?」他更莫名其妙了,回答:「都不曾。」那人還有問題要問:「那,你從聖彼得堡來嗎?」被問的人用力搖搖頭,說:「不是,我是本地人。」 於是,問問題的人臉上湧冒出怒氣,大叫:「你踩到我的腳了!」」(聖彼得堡與莫斯科【2006/06/22 聯合報】 【楊照】)
(註:這是在俄羅斯流傳的笑話。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最高中央權力所在,祕密警察跟情報人員作惡多端,都引人害怕,但是,為什麼要問「聖彼得堡」呢?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從聖彼得堡來的,而且他上任後,大量拔擢聖彼得堡的同鄉,最高峰時,他的內閣重要部會幾乎沒有哪名部長不具備聖彼得堡的背景、淵源。 不過這樣的笑話,除了凸顯普丁用人的風格之外,還有更長遠的歷史背景,那就是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幾百年來的對比、對立。從彼得大帝決定在面對歐洲的海口建造一座大城開始,聖彼得堡就成了俄羅斯西化歐化的中心,更是俄羅斯朝外開放的象徵;相形之下,羅曼洛夫王朝的舊都莫斯科也就蛻化為反西化,追求「大斯拉夫主義」的根據地了。)
這樣對一個地區的居民做一個概括性的描述,用幾個形容詞(特別是貶抑的詞)就把它們的形象刻板化似乎有點太過草率了。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刻板印象當然不是無中生有的,實際上有它背後深遠的文化背景:
俄羅斯的文化結構具有某種東、西方混成的特徵,而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仿佛就是俄羅斯文化天平上的兩個秤盤: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的莫斯科,平和內斂,莊重虔誠,似乎更多地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年輕的聖彼得堡則活潑張揚,自豪于其歐化和現代感,仿佛是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在俄羅斯歷史中,君主和國民對這兩座城市的不同態度,往往能折射出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某種變化,往往就體現為斯拉夫派和西方派這兩種長期對峙的社會思潮的此起彼伏。不過,城市的功能定位似乎也能塑造甚至改變一個城市的性格和風貌。彼得遷都聖彼得堡後,莫斯科逐漸成為一座“休閒城市”,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道,在聖彼得堡感到身心疲憊的彼埃爾決定去莫斯科,因為,“他覺得莫斯科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安靜的休息場所,在莫斯科他感到安靜、溫暖、習慣,好像是穿著一件寬大的舊衣服”。然而,也有人認為莫斯科人看起來嚴肅,冷漠,拘謹,自信,牛氣,紅場周圍佈滿了員警;而聖彼德堡人,以西方遊客居多,表情豐富,開放,浪漫,縱情。另外,在莫斯科成為首都之後,有人認為莫斯科人與聖彼得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忙忙碌碌和後者的閒情逸致,莫斯科人總是腳步匆匆地奔走在各個地鐵站之間,聖彼得堡人則有著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在涅瓦河畔不緊不慢地散步,於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似乎又成了兩種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代表。
(中國新聞網,記者劉文飛報導http://www.chinanews.com.cn/lxsh/news/2009/11-12/1961745.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2e65e0100fwhe.html)
以下這些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2e65e0100fwhe.html)部落格的作者分別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所拍攝到的人:
[很多很多的照片]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俄羅斯研究導論報告]大家好 有關這禮拜的工作事項
大家好,我是健銘,跟大家報告一下這禮拜的工作進度和需要完成的事項,
第一,煩請剩下兩位還未交資料給我的同學加快進度囉,因為拖的話也會影響到之後的投影片製作及書面製作和上台報告者的複習時間,總之就是加快腳步了!!。
第二,請大家集思廣益我們的子標題應該怎麼定比較有趣又有意義呢? 老師給的標題是「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我覺得最好要有一個顯眼的子標題,在麻煩大家回文給我意見 : )
第三,我需要大家的照片!!!,請自己挑選喜歡上像的照片寄給我做組員介紹的呈現,形式不拘,喜歡即可: )
第四,請大家幫我想本部落格的意見調查的主題要怎麼定比較有意義?總不能當天show出部落格時還在搞笑吧XD 再麻煩大家給我建議了。
第五,之前有討論是否一開始用旅遊的方式帶大家進入主題,這部分就請負責報告創意的兩位同學給個方案了,希望能盡快提出來讓大家欣賞你們的創意。
第六,也是最後一點了,就是有關上台報告者人選問題,目前是暫定我和東哥,但是我自認口才不太好(上台會講很快很緊張==) ,希望能負責開頭、介紹部落格和組員介紹,再麻煩請一至兩位同學自高奮勇,為大家爭取好的表現。
以上六點,再麻煩大家了,感謝大家。
健銘
第一,煩請剩下兩位還未交資料給我的同學加快進度囉,因為拖的話也會影響到之後的投影片製作及書面製作和上台報告者的複習時間,總之就是加快腳步了!!。
第二,請大家集思廣益我們的子標題應該怎麼定比較有趣又有意義呢? 老師給的標題是「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特色」,我覺得最好要有一個顯眼的子標題,在麻煩大家回文給我意見 : )
第三,我需要大家的照片!!!,請自己挑選喜歡上像的照片寄給我做組員介紹的呈現,形式不拘,喜歡即可: )
第四,請大家幫我想本部落格的意見調查的主題要怎麼定比較有意義?總不能當天show出部落格時還在搞笑吧XD 再麻煩大家給我建議了。
第五,之前有討論是否一開始用旅遊的方式帶大家進入主題,這部分就請負責報告創意的兩位同學給個方案了,希望能盡快提出來讓大家欣賞你們的創意。
第六,也是最後一點了,就是有關上台報告者人選問題,目前是暫定我和東哥,但是我自認口才不太好(上台會講很快很緊張==) ,希望能負責開頭、介紹部落格和組員介紹,再麻煩請一至兩位同學自高奮勇,為大家爭取好的表現。
以上六點,再麻煩大家了,感謝大家。
健銘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建築-書面&ppt (Jessy)
Hi!大家!
以下分別是我的書面資料與ppt的資料
大家可以幫忙檢查看看哪裡有問題
可以推文
我再修改囉!
謝謝!!
書面資料: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建築特色
比肩而立的英雄城
自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以來,俄羅斯一直有「雙都」之說,也一直存在著兩個都城比肩而立的奇特景觀。莫斯科在經過三個世紀的發展後,在十五世紀後半期成為古代羅斯的都城。1703年,為了打開「一扇敞向歐洲的窗戶」,彼得一世下令在俄國最靠近西歐的地方建造新都,9年後正式遷都聖彼得堡,此後的200餘年間,聖彼得堡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都城,直到十月革命後首都才又遷回莫斯科。彼得遷都之後,莫斯科仍被稱為「第二都城」,或「陪都」。
風格迥異的雙子星座
這兩個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城市,雖然都有輝煌的歷史與建築,彼此卻很不相像。莫斯科城是在數個世紀中自然形成的,整座城市呈環狀放射結構,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同時期建起的各種樣式的高樓鱗次櫛比,共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讓莫斯科感到驕傲的是它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宗教氛圍,因此,這個城市有「俄羅斯眾城之母」和「一千六百座教堂的城市」的別稱,在俄羅斯文化史中影響深遠的「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命題,更是將莫斯科奉為世界範圍的東正教中心。
如果說莫斯科是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那麼聖彼得堡就是一件精雕細刻的牙雕。這是一座按照君主心目中的藍圖在一片空地上精心建造的城市。它建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地帶,由義大利等國的建築師和雕塑家設計、建造的歐式宮殿和官府,商場和民居,星羅棋佈地排列在眾多的大小島嶼上,寬闊的涅瓦河穿城而過,一條條人工開鑿的運河使城市的主要街道全都成了「濱河街」,聖彼得堡因而也有「北方威尼斯」和「千橋之城」的美譽。年輕的城市卻被厚重的古典建築氣息包圍著,在嚴謹的建築規則和刻意的建築佈局之間卻也營造出了一個個靈動、抒情的城市空間,由於靠近北極圈而在夏季出現的「白夜」奇觀,更給聖彼得堡增添了一層夢幻色彩。
文化天平上的兩個秤盤
俄羅斯的文化結構具有某種東、西方混成的特徵。莫斯科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平和內斂,莊重虔誠,似乎更多地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年輕的聖彼得堡則活潑張揚,自豪于其歐化和現代感,仿佛是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國民對這兩座城市的不同態度,往往能折射出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某種變化,城市的功能定位似乎也能塑造甚至改變一個城市的性格和風貌。
彼得遷都聖彼得堡後,莫斯科逐漸成為一座「休閒城市」,在莫斯科成為首都之後,人們認為兩個城市之間最大的不同是,莫斯科忙忙碌碌而聖彼得堡閒情逸致。莫斯科人總是腳步匆匆地奔走在各個地鐵站之間,聖彼得堡人則有著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在涅瓦河畔不緊不慢地散步,於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似乎又成了兩種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代表。
這兩座令俄羅斯人引以為傲的城市,有個不同的風貌。有著相近又互補的功能,既對立又呼應,也使得俄國民族文化及內涵變得更複雜、多元化。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比肩而立的英雄城,朱古力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bbs.cri.cn/showtopic-657783.aspx###]
莫斯科-克林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心臟地帶著名建築群,同時是俄羅斯總統官邸駐地。其南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華西里大教堂(該建築常被外國人誤認為是克里姆林宮)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而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早在前2世紀開始,該地就人類定居活動的記載。自11世紀開始,斯拉夫人便在今日紅場與中國城(Китай-город)所在地松林崗(Боровицкий холм,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築定居防禦建築。在俄語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詞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壘,它的使用最早出現在1331年,其的辭源至今仍有爭議。
克林姆林宮
圖1 [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059036/12289200671595182094/A/1/m.jpg]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克林姆林宮,王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9%87%8C%E5%A7%86%E6%9E%97%E5%AE%AB]
莫斯科-紅場
紅場(俄文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Krasnaya ploshchad),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著名廣場。蘇聯時期,常在紅場舉行大型軍隊遊行。紅場之內或邊緣有幾處著名建築,包括列寧墓,存放展示蘇聯創建者列寧的防腐處理遺體。紅場所在的的土地原來曾經有建築,但被1571年莫斯科大火清除。新空地(原來稱為Pozhar, 或「燒光的地方」)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爾後,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紅場自那時候逐漸振興,並自其建立時由所有俄羅斯政府用於官方典禮。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而來(亦因此所以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 (krasnaya) 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應用於華西里教堂,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據信廣場在17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紅場而取代舊名燒光的地方(Pozhar)。
紅場
圖2 [http://euroasia.cass.cn/2006russia/Tour/images/20051219212314.jpg]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紅場,王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5%E5%A0%B4]
聖彼得堡-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普希金鎮位於聖彼得堡以南約14公里處,與聖彼得堡近郊的彼得羅弗瑞茨、巴甫洛夫斯克齊名,都是從前俄國歷代沙皇的離宮所在。在普希金的廣大公園中央,有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凱薩琳宮,其外觀豔麗恢宏,內部則以其奢華的裝潢聞名,如以6噸琥珀裝飾而成的琥珀廳,陳列了130多幅名畫的繪畫間等等,充分流露出俄皇的奢華風格。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圖3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聖彼得堡-彼得夏宮
本來叫做彼得庭,於1710年開始建造,1723年8月15日開了<海邊的天堂>。1944年開始叫做彼得夏宮,是聖彼得堡市罕見的噴泉首都。從夏宮大殿基礎起始的瀑布噴泉,是世界上建築最漂亮的噴泉之一。這裡能看到很多古代的英雄:主神宙斯、珠諾、海神、赫克力士、人首馬身、等男神和女神。大瀑布最主要的噴泉是參孫空手撕開獅子嘴噴泉。許多人都認為,夏宮的宮殿平平無奇,但是花園與噴泉之美,卻讓人流連忘返。
彼得夏宮
圖4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之名是由凱撒琳女皇所賜,但卻不只是收納女皇的私人珍藏,整個博物館包括數座建築,館內所珍藏的世界文物、藝術作品多達數十萬件。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754-1762年間,整個建築壁面共有176座雕像,它是目前已知規模最大的皇宮,佔地9公頃,共計有1057個房間、1945扇窗戶、117座樓梯,光是宏偉的建築外觀就令人為之瞠目,更遑論那有如藝術作品般的房間及內部華麗的裝潢了。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圖5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俄羅斯旅遊經-聖彼得堡著名景點介紹,蔡花花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PPT資料:
第一頁:
比立而肩的英雄城
․俄羅斯一直有「雙都」之說,也一直存在著兩個都城比肩而立的奇特景觀
․莫斯科在經過三個世紀的發展後,在十五世紀後半期成為古代羅斯的都城
․1712年遷都聖彼得堡,十月革命後首都才又遷回莫斯科
․兩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都有著輝煌的歷史與建築,彼此卻不相像
第二頁:
莫斯科-渾然天成的璞玉
聖彼得堡-精雕細刻的牙雕
․莫斯科城是在數個世紀中自然形成的,整座城市呈環狀放射結構,以克里姆林 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
․不同時期建起的各種樣式的高樓鱗次櫛比,共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有「俄․羅斯眾城之母」和「一千六百座教堂的城市」的別稱
․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
․人們忙碌地穿梭於地鐵站中
․聖彼得堡是一座按照君主心目中的藍圖在一片空地上精心建造的城市,建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地帶
․人工開鑿的運河使城市的主要街道成了「濱河街」
․有「北方威尼斯」和「千橋之城」之稱
․活潑張揚,歐化和現代感,如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
․人們閒情逸致地在涅瓦河畔散步
第三頁:
莫斯科代表建築
克林姆林宮
․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心臟地帶著名建築群,同時是俄羅斯總統官邸駐地
․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而成
․南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華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
紅場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著名廣場
․蘇聯時期,常在紅場舉行大型軍隊遊行
․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
․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 (krasnaya) 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
第四頁:
聖彼得堡代表建築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從前俄國歷代沙皇的離宮所在
․內部有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凱薩琳宮,其外觀豔麗恢宏,內部則以其奢華的裝潢聞名
․琥珀廳裡陳列了130多幅名畫的繪畫間等等,充分流露出俄皇的奢華風格
聖彼得堡-彼得夏宮
․聖彼得堡市罕見的噴泉首都
․世界上建築最漂亮的噴泉之一
․能看到許多古代的英雄:主神宙斯、珠諾、海神、赫克力士、人首馬身、等男神和女神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建於1754-1762年間,巴洛式建築
․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之名是由凱撒琳女皇所賜
․館內所珍藏的世界文物、藝術作品多達數十萬件
第五頁:
參考資料
俄羅斯旅遊經-聖彼得堡著名景點介紹,蔡花花[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比肩而立的英雄城,朱古力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bbs.cri.cn/showtopic-657783.aspx###]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克林姆林宮,王烏[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9%87%8C%E5%A7%86%E6%9E%97%E5%AE%AB]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紅場,王烏[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5%E5%A0%B4]
圖1 [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059036/12289200671595182094/A/1/m.jpg]
圖2 [http://euroasia.cass.cn/2006russia/Tour/images/20051219212314.jpg]
圖3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圖4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圖5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Q&A:
在蘇聯時期,經常在哪個著名的地點舉行大型軍隊遊行?
A.克林姆林宮
B.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C.紅場
D.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以下分別是我的書面資料與ppt的資料
大家可以幫忙檢查看看哪裡有問題
可以推文
我再修改囉!
謝謝!!
書面資料: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建築特色
比肩而立的英雄城
自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以來,俄羅斯一直有「雙都」之說,也一直存在著兩個都城比肩而立的奇特景觀。莫斯科在經過三個世紀的發展後,在十五世紀後半期成為古代羅斯的都城。1703年,為了打開「一扇敞向歐洲的窗戶」,彼得一世下令在俄國最靠近西歐的地方建造新都,9年後正式遷都聖彼得堡,此後的200餘年間,聖彼得堡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都城,直到十月革命後首都才又遷回莫斯科。彼得遷都之後,莫斯科仍被稱為「第二都城」,或「陪都」。
風格迥異的雙子星座
這兩個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城市,雖然都有輝煌的歷史與建築,彼此卻很不相像。莫斯科城是在數個世紀中自然形成的,整座城市呈環狀放射結構,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同時期建起的各種樣式的高樓鱗次櫛比,共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讓莫斯科感到驕傲的是它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宗教氛圍,因此,這個城市有「俄羅斯眾城之母」和「一千六百座教堂的城市」的別稱,在俄羅斯文化史中影響深遠的「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命題,更是將莫斯科奉為世界範圍的東正教中心。
如果說莫斯科是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那麼聖彼得堡就是一件精雕細刻的牙雕。這是一座按照君主心目中的藍圖在一片空地上精心建造的城市。它建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地帶,由義大利等國的建築師和雕塑家設計、建造的歐式宮殿和官府,商場和民居,星羅棋佈地排列在眾多的大小島嶼上,寬闊的涅瓦河穿城而過,一條條人工開鑿的運河使城市的主要街道全都成了「濱河街」,聖彼得堡因而也有「北方威尼斯」和「千橋之城」的美譽。年輕的城市卻被厚重的古典建築氣息包圍著,在嚴謹的建築規則和刻意的建築佈局之間卻也營造出了一個個靈動、抒情的城市空間,由於靠近北極圈而在夏季出現的「白夜」奇觀,更給聖彼得堡增添了一層夢幻色彩。
文化天平上的兩個秤盤
俄羅斯的文化結構具有某種東、西方混成的特徵。莫斯科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平和內斂,莊重虔誠,似乎更多地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年輕的聖彼得堡則活潑張揚,自豪于其歐化和現代感,仿佛是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國民對這兩座城市的不同態度,往往能折射出民族文化價值取向的某種變化,城市的功能定位似乎也能塑造甚至改變一個城市的性格和風貌。
彼得遷都聖彼得堡後,莫斯科逐漸成為一座「休閒城市」,在莫斯科成為首都之後,人們認為兩個城市之間最大的不同是,莫斯科忙忙碌碌而聖彼得堡閒情逸致。莫斯科人總是腳步匆匆地奔走在各個地鐵站之間,聖彼得堡人則有著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在涅瓦河畔不緊不慢地散步,於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似乎又成了兩種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代表。
這兩座令俄羅斯人引以為傲的城市,有個不同的風貌。有著相近又互補的功能,既對立又呼應,也使得俄國民族文化及內涵變得更複雜、多元化。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比肩而立的英雄城,朱古力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bbs.cri.cn/showtopic-657783.aspx###]
莫斯科-克林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心臟地帶著名建築群,同時是俄羅斯總統官邸駐地。其南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華西里大教堂(該建築常被外國人誤認為是克里姆林宮)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而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早在前2世紀開始,該地就人類定居活動的記載。自11世紀開始,斯拉夫人便在今日紅場與中國城(Китай-город)所在地松林崗(Боровицкий холм,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築定居防禦建築。在俄語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詞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壘,它的使用最早出現在1331年,其的辭源至今仍有爭議。
克林姆林宮
圖1 [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059036/12289200671595182094/A/1/m.jpg]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克林姆林宮,王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9%87%8C%E5%A7%86%E6%9E%97%E5%AE%AB]
莫斯科-紅場
紅場(俄文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Krasnaya ploshchad),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著名廣場。蘇聯時期,常在紅場舉行大型軍隊遊行。紅場之內或邊緣有幾處著名建築,包括列寧墓,存放展示蘇聯創建者列寧的防腐處理遺體。紅場所在的的土地原來曾經有建築,但被1571年莫斯科大火清除。新空地(原來稱為Pozhar, 或「燒光的地方」)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爾後,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紅場自那時候逐漸振興,並自其建立時由所有俄羅斯政府用於官方典禮。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而來(亦因此所以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 (krasnaya) 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應用於華西里教堂,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據信廣場在17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紅場而取代舊名燒光的地方(Pozhar)。
紅場
圖2 [http://euroasia.cass.cn/2006russia/Tour/images/20051219212314.jpg]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紅場,王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5%E5%A0%B4]
聖彼得堡-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普希金鎮位於聖彼得堡以南約14公里處,與聖彼得堡近郊的彼得羅弗瑞茨、巴甫洛夫斯克齊名,都是從前俄國歷代沙皇的離宮所在。在普希金的廣大公園中央,有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凱薩琳宮,其外觀豔麗恢宏,內部則以其奢華的裝潢聞名,如以6噸琥珀裝飾而成的琥珀廳,陳列了130多幅名畫的繪畫間等等,充分流露出俄皇的奢華風格。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圖3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聖彼得堡-彼得夏宮
本來叫做彼得庭,於1710年開始建造,1723年8月15日開了<海邊的天堂>。1944年開始叫做彼得夏宮,是聖彼得堡市罕見的噴泉首都。從夏宮大殿基礎起始的瀑布噴泉,是世界上建築最漂亮的噴泉之一。這裡能看到很多古代的英雄:主神宙斯、珠諾、海神、赫克力士、人首馬身、等男神和女神。大瀑布最主要的噴泉是參孫空手撕開獅子嘴噴泉。許多人都認為,夏宮的宮殿平平無奇,但是花園與噴泉之美,卻讓人流連忘返。
彼得夏宮
圖4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之名是由凱撒琳女皇所賜,但卻不只是收納女皇的私人珍藏,整個博物館包括數座建築,館內所珍藏的世界文物、藝術作品多達數十萬件。這座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754-1762年間,整個建築壁面共有176座雕像,它是目前已知規模最大的皇宮,佔地9公頃,共計有1057個房間、1945扇窗戶、117座樓梯,光是宏偉的建築外觀就令人為之瞠目,更遑論那有如藝術作品般的房間及內部華麗的裝潢了。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圖5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俄羅斯旅遊經-聖彼得堡著名景點介紹,蔡花花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PPT資料:
第一頁:
比立而肩的英雄城
․俄羅斯一直有「雙都」之說,也一直存在著兩個都城比肩而立的奇特景觀
․莫斯科在經過三個世紀的發展後,在十五世紀後半期成為古代羅斯的都城
․1712年遷都聖彼得堡,十月革命後首都才又遷回莫斯科
․兩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都有著輝煌的歷史與建築,彼此卻不相像
第二頁:
莫斯科-渾然天成的璞玉
聖彼得堡-精雕細刻的牙雕
․莫斯科城是在數個世紀中自然形成的,整座城市呈環狀放射結構,以克里姆林 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
․不同時期建起的各種樣式的高樓鱗次櫛比,共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有「俄․羅斯眾城之母」和「一千六百座教堂的城市」的別稱
․富有宗教感和歷史感,顯示出俄羅斯文化的東方特徵
․人們忙碌地穿梭於地鐵站中
․聖彼得堡是一座按照君主心目中的藍圖在一片空地上精心建造的城市,建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地帶
․人工開鑿的運河使城市的主要街道成了「濱河街」
․有「北方威尼斯」和「千橋之城」之稱
․活潑張揚,歐化和現代感,如俄羅斯文化中西方派傳統的鮮活體現
․人們閒情逸致地在涅瓦河畔散步
第三頁:
莫斯科代表建築
克林姆林宮
․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心臟地帶著名建築群,同時是俄羅斯總統官邸駐地
․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而成
․南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華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
紅場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著名廣場
․蘇聯時期,常在紅場舉行大型軍隊遊行
․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
․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 (krasnaya) 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
第四頁:
聖彼得堡代表建築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從前俄國歷代沙皇的離宮所在
․內部有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凱薩琳宮,其外觀豔麗恢宏,內部則以其奢華的裝潢聞名
․琥珀廳裡陳列了130多幅名畫的繪畫間等等,充分流露出俄皇的奢華風格
聖彼得堡-彼得夏宮
․聖彼得堡市罕見的噴泉首都
․世界上建築最漂亮的噴泉之一
․能看到許多古代的英雄:主神宙斯、珠諾、海神、赫克力士、人首馬身、等男神和女神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建於1754-1762年間,巴洛式建築
․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之名是由凱撒琳女皇所賜
․館內所珍藏的世界文物、藝術作品多達數十萬件
第五頁:
參考資料
俄羅斯旅遊經-聖彼得堡著名景點介紹,蔡花花[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比肩而立的英雄城,朱古力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bbs.cri.cn/showtopic-657783.aspx###]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克林姆林宮,王烏[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B%E9%87%8C%E5%A7%86%E6%9E%97%E5%AE%AB]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紅場,王烏[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5%E5%A0%B4]
圖1 [http://laiba.tianya.cn/laiba/images/1059036/12289200671595182094/A/1/m.jpg]
圖2 [http://euroasia.cass.cn/2006russia/Tour/images/20051219212314.jpg]
圖3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圖4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圖5 [http://andyw0314.spaces.live.com/blog/cns!B42C3F5F26A242C9!2994.entry]
Q&A:
在蘇聯時期,經常在哪個著名的地點舉行大型軍隊遊行?
A.克林姆林宮
B. 普希金鎮凱薩琳宮
C.紅場
D.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期中報告] 大家好 提醒大家4/12號前就必須貼至此部落格的三樣東西
大家好:
我是健銘,以下4/12號前必須繳交的三部份
1.資料(主要用於書面報告 可說越詳盡越好)<-請寄一份至jarvisliao@gmail.com 並貼一份於此部落格
2.投影片白版(不需任何美工 必須仔細考量哪些該放上去哪些不該 同時兼具美觀與清楚易懂) <-
寄一份至jarvisliao@gmail.com
3.參考資料(煩請就我之前貼的參考資料格式製作)<-此部份附在投影片白版即可
至於上台報告的人數我目前還在考慮,主要是以大家所交的資料多寡來決定,屆時在告訴大家。
就麻煩大家了,謝謝大家。
健銘
我是健銘,以下4/12號前必須繳交的三部份
1.資料(主要用於書面報告 可說越詳盡越好)<-請寄一份至jarvisliao@gmail.com 並貼一份於此部落格
2.投影片白版(不需任何美工 必須仔細考量哪些該放上去哪些不該 同時兼具美觀與清楚易懂) <-
寄一份至jarvisliao@gmail.com
3.參考資料(煩請就我之前貼的參考資料格式製作)<-此部份附在投影片白版即可
至於上台報告的人數我目前還在考慮,主要是以大家所交的資料多寡來決定,屆時在告訴大家。
就麻煩大家了,謝謝大家。
健銘
訂閱:
文章 (Atom)